个别舆论的非善意解读,正在成为困扰领军公益组织创新前行的无形障碍。在帮助数十万人逃离贫困枷锁之后,树大招风的善心汇还是一不留神陷入了舆论风波。

空穴来风

日前,某媒体突如其来的负面报道,将原本在民间有上佳公益口碑的善心汇推上了风口浪尖。

5月22日,一篇名为《曝光周知!“善心汇”伪善心,实传销!已多人被骗…..》的报道引起扶贫公益界一阵哗然,记者随即对事件进行了追踪摸底,以求还原真相。

该报道称,只要向善心汇捐款,几十天内就能获得10%-30%的回报,发展下线后,每一层级都能获得自己下线捐款的2%-6%,这一行为已违反了《禁止传销条例》。

在给记者的邮件回复中,善心汇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已将长达八页关于上述媒体不实报道内容进行了逐一解答,希望更多的主流媒体对此做相应客观公正的报道。

“媒体应该更公立客观才对!”高天立曾是早期参与到善心汇公益活动的民间资深公益人士,他认为,媒体的误读,甚至是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都可能对刚刚成长起来的民间公益沃土带来消极影响,“中央扶贫政策异常坚决,民间力量的辅佐需求十分紧迫,这时候舆论应该保护这些领军组织,而不是践踏。”

善心汇上述负责人亦表示,该媒体的报道内容以偏概全、断章取义,严重偏离客观事实,带有明显主观臆断、攻击性,对公司公众形象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记者获悉,时至今日,善心汇与各地政府紧密合作,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面已取得显著成绩。善心汇共享、共生、共赢的新型产业模式,是以实体经济为依托开展精准扶贫互助,与集资传销有本质区别,其主导的循环新经济生态系统,利用自有分配机制,形成了企业+社团+各类公益爱心个人共同参与的可持续性公益新模式。

“平台只通过技术服务费和网上商品产品销售利润获得收益,会员之间互助资金流动属于个人对个人的资金流转,善心汇不设资金池,不承诺高收益,没有准入门槛,没有任何人身自由限制,自由进出,不要求推荐,不多层次计酬,不涉及投资返利。”该负责人明确表示,善心汇是以自组织形式让群众通过资金相互流动、互帮互助,打通良性经济循环管道。

在与记者的沟通中,他反复强调,希望在撇清误会的前提下给善心汇一个公正的交代,毕竟公益不易,扶贫组织更是面临困难重重,不希望自己的热心最后收来寒心。

幕后黑手

在高天立看来,上述媒体并没有弄清楚善心汇的模式,可能仅仅是听信了爆料人的一面之词,攻击性太过明显,文中一则被访人信息,或让深居幕后的真正“策划人”浮出水面。

记者经过公开信息查阅得知,稿件中的主要被采访对象,正是早已被业界打假多时的“反传销联盟”负责人李旭,其“现身说法”,让该篇报道蒙上一层诡异的疑云。

李旭称,其所在的反传销协会接到多起关于善心汇的反映,“就是拆东墙补西墙,收益来自于后来的人交的入门费,一旦这个资金流断裂,可能导致模式崩盘。目的还是骗取钱财,以高额回报为诱饵,以慈善扶贫为幌子,骗取入门费为最终目的。”

上述人士,究竟是李逵,还是李鬼?

公开举报信息显示,反传销联盟(上述反传销协会)专门以收集企业创新模式发展与中国法律滞后的所谓证据,恶意攻击和蓄谋搞垮创新发展中的中国民族企业。其套路是,利用所谓证据反复要挟公司付费,如若不从,则动用水军布局,并设计“受害者”进行恶意举报。

“类似组织不仅有反传销联盟,还有众所周知的防骗大数据、微信打假团。”高天立说。

更耐人寻味的是,曾就职于反传销联盟的一位内部人士透露了更多详实信息。该人士指出,反传销联盟的目的是打击国内互联网项目,哪个火就攻击哪个,受难平台给的保护费用于联盟工资、奖金等。反传联盟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打击项目平台,线下捞人获得的收益统一上交组织再分配,线上收益归反传战士自己所有,“多劳多得,当天结算。”

《老梁观世界》栏目中,老梁曾对反传销组织的评价一针见血,他说,越来越多的反传销联盟打着反传销旗号,把反传销当成一门生意进行异化。

在利益分配上,李旭给反传联盟设定了看似具有诱惑力的收益。上述人士透露,反传战士收入形式如下:有回复的抹黑帖一帖5毛,诋毁软文千字内300元,线下侦查窝点属实奖励500元,投诉文章被删10元,投诉公众平台被封80元/个,重大发现项目奖励1000元,线下捞人提成高达60%,黑客10000元/月,P图一张8元,重大立功表现按奖金50%计酬。

“实际上并不好做,李旭有大量的攻击企业的需求,反传战士大多做的很狼狈,与李旭敲诈企业收取的天价费用来说,反传战士只是一帮廉价苦工。”他说。

一位不愿具名的大型公益基金创始人表示,上述媒体此次很可能无辜地扮演了李旭及反传销联盟的枪手角色,媒体如若没有分辨力,就会成为恶势力的左右手,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的“引领导向,澄清谬误,明辨是非”显然不符。

误导延续

遗憾的是,上述事态并没有及时制止。

5月24日,该媒体再度发出针对善心汇的抨击报道,文中更有一则颇为凑巧的事例:“一位善心汇的参与者在尝试将记者拉为下线时称,只要拉别人入会,就可以获得新人投资额的3%,自己的下线再拉其他人入会,还能再获得3%的回报……”

更为蹊跷的是,李旭再度成为该篇报道的主要被采访者,其以“公正者角度”解读了何为新型传销,言下之意,善心汇即披着互联网及慈善外衣的传销机构。

看到该篇报道后,善心汇相关负责人表示有些哭笑不得,“文章对善心汇获得的两个业内奖项也拿来质疑,不论是中国慈善公益产业影响力诚信平台,还是中国新生态经济模型创业企业,都是包括主管单位、工商联、地方商会、行业协会、社团分票评选的,获奖者都是海选出来的,难道说这么说业内专业机构眼睛都瞎了不成?很明显,这报道里面有鬼,还是那个鬼。”

对于被指网络传销,善心汇创始人张天明表示,希望更多的媒体来了解善心汇,走访一下善心汇打造的扶贫产业群,看看善心汇短时间内完成了什么扶贫工作,这是评断的硬标准,相信随着相互间的熟知度提升,部分存在误解的舆论会对公益扶贫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我们有黄花梨、有机水稻、套养水稻、核桃种植和深加工、水产品深加工在内的农业种植产业,有服饰、鞋业、手串、家居制造在内的手工业发展,有影视、国学、互联网、无人机在内的文化发展,有完善的党建发展,通过打造产业,有了机构和投资人的广泛参与,形成对广大扶贫对象再就业、医疗、就学、帮残等的全面持续性帮助。”

张天明表示,同时通过运营大数据平台,善心汇能更精确、及时地做到扶贫救助应答,这个效率如今已经得以体现,很多紧急救助善心汇都是第一时间完成,没有拖泥带水。

他透露,善心汇有透明的财务制度和分配机制,从产业到网商,自上到下的建设都是为了贫困人口和投资人,所有利润分配和持续性扶贫释放都在明处,经得起任何考证。

张天明不愿将太多精力放在对媒体攻击性报道的解释上,但他担心一味沉默会影响善心汇刚有起色的扶贫事业。他表示,目前善心汇部署的扶贫工作范围广、涉及人群基数大,所配备的工作人员远远不够,大家都额外付出了很多精力,只希望有个公正的舆论答案。

一位资深媒体从业者在看待该次报道事件时认为,一方面恶意牵强的报道应该就此打住,一方面媒体时刻都要保持警惕,不要被别有用心的利益集团所绑架,“大众毕竟是最无辜的,他们需要舆论告诉他们谁是李逵谁是李鬼,媒体自己浑浑噩噩,大众如何有正确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