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首个《糖尿病饮食地图》发布,数据显示:全国餐后血糖平均值最低的为晚餐后2小时10.48mmol/L,数据远超过正常水平7.8mmol/L这一上限。国人整体餐后血糖水平偏高,这将会导致糖尿病风险、相关心脑血管和肿瘤风险的增加。

QQ图片20170731112945.png

不仅是餐后平均血糖数值不理想,整个中国的糖尿病形势都异常严峻。我国糖尿病患者超过1.14亿人,其中能控制好血糖的仅6%,也就意味着有超过1亿糖友即将或正在承受并发症危害。

 

可以说,糖尿病饮食教育不足,是餐后血糖控制较差的主因;而国人整体血糖水平控制较差,主要原因或是因为自我血糖检测和糖尿病管理等方面,仍被大多数患者忽视。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关键

 

糖尿病防治的“五驾马车”,说起来可能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就是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和糖尿病教育,其中,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发布的《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版)》(简称《指南》)明确指出:规范的自我血糖监测是最基本的评价血糖控制水平的手段。

 

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血糖监测,能反映实时血糖水平,评估餐前和餐后高血糖以及生活事件和降糖药物对血糖的影响,发现低血糖,有助于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生活方式和优化药物的干预方案,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血糖监测作为糖尿病自我管理的一部分,可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了解自身疾病状态,并提供一种积极参与糖尿病管理、按需调整行为及药物干预、及时向医务工作者咨询的手段,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智能血糖管理系统帮助患者高效控糖

 

目前的现状是:许多糖友在患病后,往往由于耗时太长、实施困难等原因疏于血糖监测,从而导致血糖水平失去控制而不自知。再加上心理和情绪上的原因,亲友缺乏沟通、自身缺乏控糖经验和技能、缺乏血糖数据分析和评估能力、医护资源有限等因素,使得患者的血糖和糖尿病管理难上加难。如何突破血糖监测的困局?这或将借助于智能血糖管理的力量了。

由于传统血糖仪测完后的数据,患者要么看一眼就完了,要么会手动记录,再给医生看,这无形中给患者增加了负担和麻烦。而智能血糖仪则可以完全改变这一局限。

 

智能血糖仪的智能更主要的体现在软件上,例如小糖医智能血糖仪,搭建了Aicare大数据系统后台,在具有全球领先的精准度基础上,小糖医血糖仪还实现了数据云端自动记录、永久保存、智能图表分析、微信分享、医护辅助等功能,解决了患者血糖监测表面化、控糖经验和专业技能不足、与亲友,医生等沟通不足等问题,能让更多患者控制好血糖,远离并发症危害。

QQ图片20170731190336.png
QQ图片2017073119045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