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站稳脚跟,网约车就要被自动驾驶颠覆了?
编者按:2017 年,活跃于自动驾驶领域的巨头动作频繁,创业公司和相应的收购案也开始不断出现。对此,我们特别推出了专题「自动驾驶圈地赛」,与大家一起了解一下自动驾驶究竟将如何影响并改变我们的生活。本文为此次专题的第十五篇报道,这一篇我们将探讨无人驾驶技术与网约车模式的结合。
无人驾驶可能是目前最热的话题之一。
根据布鲁金斯研究院的报告,从 2014 年 8 月至 2017 年 6 月短短三年时间内,全球范围内与自动驾驶技术相关的投资、合伙及并购交易总金额高达 800 亿美元,大概相当于全世界排名第 65 位的斯里兰卡去年全年的 GDP。此外,国内外科技巨头们全部已经通过各种方式进入赛道,他们争先恐后进行自行研发、与车企合作、投资等等。
出于技术成熟度和安全性的考虑,目前已经将技术落地的场景往往有一些特点,包括封闭性环境,或者特定路线中,行驶速度更低等。自动驾驶初创公司“驭势科技”在广州 白云机场、杭州来福士购物中心进行了持续的技术验证和试运营服务。
L4 级别自动驾驶汽车将首先进入哪个市场?
美国汽车工程学会将自动驾驶分为五个等级 L1-L5,数字越大则自动驾驶的水平越高,L4 以及以上级别的车辆才能实现完全自动驾驶,因此严格讲完全的“自动驾驶”指至少 L4 级别的技术。
达到 L4 级别的汽车如何投入市场?最容易想到的是由车企生产,卖给用户,就像过去几十年来汽车企业一直在做的那样。
但是这种售卖方式的问题在于,因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加入,在其他硬件内饰等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会让汽车的售价相比原来有大幅提高,而更高的价格事实上会阻止很多人购买自动驾驶汽车,尤其是对于这项功能需求不强烈,同时对于汽车价格敏感的人群。
那么能让自动驾驶汽车显得更具性价比的方式是什么?共享出行。
景驰科技创始人王劲就曾经说过“无人驾驶的突破口,一定是共享出行而不是卖给私家车。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经济效益好”。
我们可以看一下现在的出租车行业,出租车公司和司机对于收到的乘车费用进行分成,而如果这些公司开始使用自动驾驶汽车,企业的收入将进一步增加。
根据景驰科技的测算,把各个时段、不同距离的行程考虑在内,北京出租车的价格平均是 3.2 元每公里。相比之下,无人驾驶汽车可以将价格降低至 1.6 元/公里,同时获得可观的利润。
出行公司的自动驾驶竞赛
虽然目前大部分自动驾驶整车公司讲的故事往往是把车卖给出行公司,进行 B2B 的销售,但是事实上还有一种没有说出来的可能:等汽车实现了商业化自动驾驶、汽车数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推出共享出行服务。到那时候,自动驾驶公司很可能将正面迎战滴滴、出租车们。
当然,这个市场不是仅仅按照自动驾驶公司的设想在进化。出行公司们已经纷纷入局智能出行,在他们看来,既然自动驾驶是未来,为什么提早投资布局?
事实上,滴滴、Uber、Lyft 等智能出行公司已经开始对自动驾驶进行投资。
今年 4 月底,滴滴宣布完成新一轮超过 55 亿美元融资,“以支持其全球化战略的推进和前沿技术领域的投资”。
早在今年 3 月初,滴滴就宣布在加州山景城成立滴滴美国研究院,重点发展大数据安全和智能驾驶两大核心领域。要知道一众科技企业,比如谷歌、苹果,就位于山景城,而滴滴的美国研究院无疑将帮助这家公司吸引更多的当地人才。
滴滴美国研究院部分员工。
果然,前 Uber 工程师、世界顶级安全专家 Charlie Miller 就在推特上宣布了加入滴滴的消息,他曾经黑入一辆 Jeep 汽车,远程控制了这辆车的方向盘转向、加速踏板、制动等功能。此外,谷歌无人车 Waymo 的前高级软件工程师 Jia Zhaoyin 也加入了滴滴。
同样是国际共享出行公司,Uber 在自动驾驶方面的努力比滴滴更加激进。
Uber 在去年就已经在匹兹堡、亚利桑那州坦佩以及加州部分地区进行无人驾驶汽车的 测试,美国城市匹兹堡也是 Uber 先进技术中心(ATC)的所在地。
此外,Uber 从各大科技、汽车公司挖来高管。今天 1 月份,Uber 确认两名 前谷歌高管加入其工程团队,包括前谷歌搜索老大 Amit Singhal,以及前 Google 工程高级副总裁 Kevin Thompson。当然,其中最具争议的收购了谷歌前高管 Anthony Levandowski 创立的自动驾驶初创公司 Otto。后来,谷歌指控Levandowski下载了一万多份关于 Waymo 的文件,而 Uber 后来被迫解雇了 Levandowski。
据报道,Uber 已经在美国匹兹堡市的废弃钢铁厂上建立了一个封闭的 测试环境,占地 42 英亩,里面有车道、模拟汽车及建筑物,甚至还有模拟的假人走来走去。这个“虚拟城市”是为了测试 Uber 自动驾驶汽车沃尔沃 xc90 在高度仿真环境中如何行驶。
而且,今年 10 月,The Information 称通用旗下 Cruise 与 Lyft 的合作已经失败,而前者正与 Uber 商讨合作,计划明年在旧金山推出全自动驾驶的 Uber 汽车。
虽然与通用的合作失败,但是 Lyft 已经成立了自己的无人驾驶汽车部门,而且开始与通用汽车竞争。有趣的是,通用汽车也在 10 月表示将推出自己的专车服务,与 Uber 和 Lyft 展开竞争。
今年 5 月,据外媒 报道,谷歌无人车 Waymo 与 Lyft 已经达成协议,未来会展开合作。双方确认了这个协议,并表示将在项目和产品的研发工作展开协同合作,将自动驾驶车辆技术带入主流市场。
9 月底,Lyft 母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表示,他们将进行合作,为叫车服务开发无人驾驶汽车。他们打算合作开发软件,让福特汽车能够与 Lyft 手机应用进行连接。
据华尔街日报 报道,Lyft 已经与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旗下无人驾驶汽车部门 Waymo、塔塔汽车(TATA)旗下的 捷豹路虎(Jaguar Land Rover)等多家研发无人驾驶技术的公司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法规的成熟
刚刚站稳脚跟,获得市场优势的出行公司如此迫切地入局自动驾驶,无疑是出于对未来的判断,担心他们的角色从颠覆者迅速转变为被颠覆者。
而除了技术因素,自动驾驶公司进入出行市场还需要面临当地政策和用户接受度的问题。
面对无人驾驶这个最近兴起的技术,各国也在出台相关法规。9 月初,美国众议院通过了一个法案,允许无人车在通过各州安全监测的标准下上路,并且不允许各州出台法规禁止无人车上路。
在国内,去年 3 月份的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李彦宏提交了一份关于无人驾驶的提案,建议尽快修订和完善无人驾驶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测试和商业化应用提供制度保障。
目前来看,无人驾驶最大的障碍还是在于技术,一旦技术真正成熟稳定,相信逐渐成熟的法规也可以保证自动驾驶来到市场。
下期预告:投资人如何看待无人驾驶赛道的创业机会?下一期,我们将推出动点科技记者对华创资本合伙人熊伟铭的专访内容。他称无人驾驶是“我见过的最疯狂的 AI 想法”。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