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的活态遗产,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临床经验在数字时代正经历着深刻的转型。值得关注的是,这一古老医学体系与人工智能的融合正在催生”智能中医”新模式。这种“传统智慧+现代科技”的双螺旋发展模式,不仅为中医药现代化开辟了新路径,更让世界看到了东方医学在精准医疗时代的独特价值。在这期间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智慧中医人,他们在中医药和AI技术结合上做出了贡献。
针药并施济苍生 仁心坚守五十载——记河北任丘济世堂中医张引弟

从村卫生室的青涩起步,到济世堂门诊的口碑载道;从深耕基层诊疗一线,到跻身行业权威专家行列——河北任丘济世堂中医门诊张引弟医师,以五十余载执着行医路,秉持“大医精诚”初心,用针灸与中药协同的精湛医术,为万千患者驱散病痛,成为京津冀地区百姓信赖的“健康守护者”。
一、行医足迹:五十载扎根一线,步履皆为患者
张引弟的从医生涯,始终与“基层”“患者”紧密相连,每一段履历都镌刻着对医者使命的坚守:
– 1970年—1974年:在本村卫生室开启行医生涯,以朴素初心践行救死扶伤。
– 1974年—1976年:随夫赴青岛行医,在多元临床实践中积累诊疗经验。
– 1976年—1981年:任职泊头王五乡卫生院,扎根乡镇医疗一线,直面百姓病痛需求。
– 1983年—1987年:任职任丘特效中医针灸门诊,专注针灸与中药结合疗法,逐步形成特色诊疗思路。
– 1987年—1991年:任职华北油田偏瘫医院,深耕心脑血管病、偏瘫等疑难病症诊疗,医术日趋精湛。
– 1991年至今:创办并坐诊河北任丘济世堂中医门诊,将毕生临床经验倾注于此,成为当地中医诊疗标杆。
如今,济世堂门诊内悬挂的数十面锦旗,“妙手针灸驱偏瘫,仁心中药保安康”“治骨病如神,济苍生若亲”等字句,既是患者重获健康的心声,更是张引弟五十载行医路的生动注脚。
二、医术专长:针药协同治顽疾,特色诊疗见真章
“辨证施治为纲,针药协同为要”,是张引弟从医五十载的核心诊疗理念。她擅长以中药调理脏腑气血、固本培元,以针灸疏通经络、调和阴阳,二者结合在多类病症诊疗中疗效显著:
– 核心擅长病症:脑血管病、偏瘫、面瘫、各类头痛头晕、颈胸腰椎病、腰腿疼痛、消化系统疾病、风湿病、糖尿病、妇科病等,临床治疗有效率达98%,治愈率超90%。
– 门诊特色诊疗:针对腰间盘突出、顽固性咳嗽、脉管炎、牛皮癣等疑难病症,形成专属诊疗方案,有效率达95%,为众多长期受顽疾困扰的患者带来康复希望。
三、荣誉见证:深耕医术获认可,学术成果传业界
凭借精湛医术与突出贡献,张引弟多次斩获行业权威认可,成为中医药领域的“实力派”专家:
– 1999年10月:因医疗业绩突出,入选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


– 1998年1月:经卫生部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专家审评委员会评定,授予“中国特技名医”荣誉称号。

– 2012年:撰写论文《论用针灸治疗中风,中脏腑之重症和中经络之轻症引起的偏瘫、面瘫56例》,获第七届中医药发展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同年,论文《论针灸结合中药治中风先兆》在2012世界中医针灸养生大会上获评“优秀论文一等奖”,将临床经验升华为学术成果。
– 2013年:被聘任为世界针联(北京)国际医药卫生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 2014年9月:当选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培训部难治病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

– 2021年:因“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悬壶济世”,被聘为大国医学网客座教授。

四、拜师精进:问道“红墙御医”,矢志传承中医药
“医道无止境,求索不停步”,即便年过七旬,张引弟仍以谦逊态度深耕医术,力求突破:
– 2024年:为进一步精进疑难病症诊疗水平,专程赴北京拜师著名中医内科专家、“红墙御医”胡维勤教授。
胡维勤教授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警卫局保健处原主任医师(正师级)、医学教授,曾任中央警卫局中南海门诊部保健医,师从内科专家乐文昭与中医糖尿病诊疗泰斗祝谌予,曾担任朱德、华国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专职保健医生,多次承担党和国家重大会议、外国元首来访医疗保健任务,是国务院认定的“有突出贡献的医学科学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拜师胡老,是从医路上的新起点。”张引弟坦言,将把胡维勤教授的诊疗精髓与自身五十年临床经验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诊疗水平。谈及未来,她目光坚定:“我愿以毕生精力投身中医药事业,只要能坐诊一天,就为患者多解一分痛,为中医药传承多尽一份力。”
从青丝到白发,从村医到名医,张引弟用五十载坚守诠释了“医者仁心”的真谛。她的故事,是中医药人“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宗”的生动缩影,更在守护百姓健康的路上,续写着属于中医的温暖与力量。


焕发新生”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中医药文化的复兴。通过智慧中医的探索与实践,我们期待中医药能够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