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anews报道 “WeMedia 2014自媒体年会”成功召开,著名电商专家、知名自媒体人鬼脚七参加了大会“自媒体老友记”环节,与青龙老贼、曾航、葛甲、许维、方雨等人畅谈运营自媒体的心路历程。
在大会间隙,七哥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讲述自媒体人的甘苦,谈论产品思维中的自媒体运营,分享一个“码农”的文艺与诚意。
未知即精彩
鬼脚七从2013年年初开始做自媒体,到现在已经有两年时间。在此之前,他是阿里巴巴技术总监,后来为了专心做自媒体而辞职。
问及两年间最大的感受,鬼脚七说,其实是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在最开始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的时候,可能还会有一些担心。现在反而会有一点期待,因为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在什么地方发生,所有事情它都有可能发生。
“长这么大,也许从没有几千人、上万人同时骂你这种感觉。偶尔经历一次很难得的。所以,当你发现这个未知的时候,你会发现它是很精彩的。”
每个人内心里都住着一个诗人
不少人在评论鬼脚七的文章时,都用了诸如“情怀”、“文艺”、“正能量”之类的词汇。这好像和人们刻板印象中的“理工
男”相距较远。
问及个中诀窍,鬼脚七表示,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都只有一个词可以作为前提,那就是真实。
“当你真实的时候,你会发现,每个人心里其实都住着一个诗人,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流氓,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很上进的一个青年……”
不把兴趣当职业
鬼脚七说过两句似乎自相矛盾的话:他说“如果选择做你最喜欢的事情,你就会很幸福”,后来又在不同场合说不要把兴趣当职业。如何解释呢?
鬼脚七介绍说,其实他想说的这个意思:不要把兴趣当成一个用来养家糊口的东西。这是他非常深刻的体会。如果你真的是把兴趣当成事业的话,因为是不由自主的,所以这个事业会消耗你更多的精力。这时候你的兴趣会慢慢会被它磨灭。
鬼脚七表示,工作与兴趣或许可以共存,但是需要事先想得很清楚。
以下是采访实录:
Bianews:首先问一个我个人很感兴趣的问题吧!您怎么会想到用“鬼脚七”做自媒体账号的名字呢?
鬼脚七:这个名字其实是我在淘宝工作时的“花名”。当时公司让每个人都取一个武侠名字嘛,而一些比较好的,比如韦小宝什么的都被别人挑走了。像“鬼脚七”这种属于亦正亦邪的,我觉得还比较符合我的特点。后来,大家一直这么叫,等我离职后还是,就这么就叫开了。
Bianews:从2013年年初开始做自媒体,到现在已有将近两年的时间。期间还因此离职,做起专职自媒体人。您这两年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鬼脚七:这两年时间最大的感受,其实是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以前在公司上班,你每天经历的可能就是每天8到10个小时的工作,处理工作上的一些事情。现在你做自媒体,你要去面对你的读者、你自己的文章以及读者的一些问题,你还要搞一些活动等等。这个世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具有更大的不可知性,你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
在最开始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的时候,可能还会有一些担心。现在我反而会有一点期待,因为你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在什么地方发生,所有事情它都有可能发生。当你把这个发生当成一个你的经历的时候,其实它们已经没有好和坏了。今天有很多人关注你,很好;可明天可能有很多人取消关注。其实,这种事情,这种经历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对不对?你想想,你长这么大有没有几千人、上万人同时骂你这种感觉?没有的,那你偶尔经历一次,你不觉得这个也是很难得的吗?所以,当你发现这个未知的时候,你会发现它是很精彩的。以前我还说一句话,“未知即精彩”,我觉得这句话说的太牛逼了。
Bianews:不少读者在评论你的文章的时候,都用到了诸如“情怀”、“文艺”、“正能量”之类的词。这些词好像和人们刻板印象中的“理工男”距离比较远。我们知道您是天津大学毕业的,也曾在阿里负责技术方面的工作。那么,作为曾经的“码农”,您是怎么把文字也“码”得这么有味道的? 有什么诀窍?
鬼脚七:我是到36岁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我还会写文章,写了还有人喜欢看。以前从来没想过要从事这一行。等我后来发现这个兴趣以后,我觉得我应该去坚持,应该珍惜它。
对于你也是一样,对大家也是一样,如果你真的在二三十岁以后还能发现有一个以前你不知道的兴趣,这个时候你应该好好去珍惜。就像到了30多岁,你发现你见到某一个女生特别心动,心怦怦跳的这种感觉。这个其实是很值得珍惜的。当我去珍惜这个兴趣的时候,我发现其实是敢于去做一些选择,做一些取舍的。你既然要去选择这个,当然可能放弃另外一些东西。这个时候呢,我从个人经历上很真实地把它表达出来。你所说的这几个关键词,什么情怀、文艺等等,从某种意义上面说,它们都只有一个词可以作为前提,那就是真实。当你真实的时候,你会发现,每个人内心里面其实都住着一个诗人,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流氓,每个人心里可能都住着一个很上进的一个青年……就看你能不能把它展现出来,你愿不愿意把它表现出来。如果你让它们展现出来的时候,你发现这个人他有情怀,他温暖;他有时也孤独,他有时很粗俗,他有时还很文艺,就是这样的。
Bianews:您的自媒体的第一季就叫“做自己”,您也曾说过“如果选择做你最喜欢的事情,你就会很幸福”。现在你是这种状态吗?
鬼脚七:是这样的。当我去提出这个口号,要“做自己”的时候,其实是没做自己。因为你喊口号的时候一定是没达到,就像我们说要“民主”,要“人权”,这个时候你肯定没有。你要有的话肯定不会去喊,对吧?所以,当我最开始写第一季我要“做自己”的时候,其实我当时是朝这方面努力。但是现在呢,我觉得我很少跟自己鼓励说 “我要做自己”。因为我现在觉得已经越来越做自己了,而且有时候我感觉都有点过了。你会发现自己越来越自我,越来越不在乎别人的评价。你们爱说什么说什么,你们爱骂什么骂什么,我今儿爱干什么干什么。你们看不习惯那是你的问题,不是我的问题;我要看不习惯才是我的问题。所以这个方面,反而是现在我觉得越来越回归到敢于把自己内心的东西表现出来的状态。你要想玩,你自己玩,我想玩的时候我可以跟你一块玩,对吧?我把这个状态表现出来,很多人看得见。如果每个人都能过得更真实一点,不要那么装,不要在乎外界无所谓的压力的,其实反而是更美好的。对于我来说,我也是希望这么一个状态,能够更加自然。
Bianews:我看过一篇文章,很有意思,也是您的文章。在那篇文章里,您说不要把兴趣当成自己的事业。这像是跟您自己以前的言论唱反调啊。如果不把兴趣当事业,那么应该把什么当事业呢?
鬼脚七:其实我想说的这个意思:你不要把兴趣当成一个用来养家糊口的东西。这是我非常深刻的体会。最开始的时候,我真的规划得很好,我觉得按照我这个规划,一年有个一千万、两千万的收入很容易。你看,我搞一个基金会,一人收七到十万块钱,我收100个人就是七百多万,而当时我只要发一个通知出来,一天之内报名的就有七八十人。这时我发现,你收了别人的东西以后,你要给出的东西必须要够比例,或者你要超出他的预期。只有这样我心里才过得去。这样要想很多事情。
第二个呢,你为了让你的这个东西吸引更多的粉丝,你必须要去迎合他,必须要去做很多,比如每隔一段时间做策划活动,要去创造新栏目,要去找各种赞助商、广告商、广告主等等。你发现这会耗费很多的精力。最后,这个精力跟你之前上班做的工作差不多了。可如果是为了赚钱,我为什么还要离职呢?我以前在那个地方多好,手下还有上百个人的团队听你指挥,你现在这么苦干吗?
如果你真的是把兴趣当成事业的话,因为是不由自主的,所以这个事业会消耗你更多的精力。这时候你的兴趣会慢慢会被它磨灭。就像谈恋爱一样:恋爱结婚以后,你发现爱情没了;反而是你们在谈的时候,这种感觉特别好,对不对?因为谈的时候你们是“兼职”的,你还可以跟别人谈;现在不是,现在是“全职”,对不对?你天天得干这个,而且你还不能有别的想法,你不能有别的选择,这时候这个感觉反而没了。
工作与兴趣或许可以共存吧!但是需要事先想得很清楚。现在我就逐渐想清楚了。这个事情就会轻松一点。有一段时间我是压力比较大的。像今年三四月份的时候,就是一天到晚在那儿为了坚持而坚持,很没劲的。
Bianews:您曾说,“我本来就不是专业的媒体人,我为什么一定要遵循目前媒体行业的规则?或许在自媒体时代,会有自媒体人的规则”。现在您所理解的“自媒体人的规则”是什么?
鬼脚七:无论是网站也好,杂志也好,它的媒体会相对专业。你要审稿,至少你不能有错别字,观点需要符合大众的一些道德标准,然后你的主题不能偏等等。这是现有媒体的规则。一旦偏了,你会受到整个舆论的批评,甚至政府的一些监管。
自媒体不一样,它其实把这些东西全部给打破。它的一个原则就是跟你个人性格很相关。你去看看现在自媒体做得比较好的那些人的性格,像罗胖,他特别能说。像吴晓波老师,他是财经作家,对吧?他自己呢,其实在这个方面是一板一眼做得很好。你看他规划做得也很好。他今天演讲的时候说互联网比他想象的更失控。也就是说,在他的印象里呢,这应该是可以控制的,后来发现这个东西失控了。“失控”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可能对于我来说,我压根儿就没想控制它,我不用这种感觉。而做财经的人,你会发现他规划性非常强。当然,这也是他们的优势。互联网其实还是精英的社会。像他们是属于精英,我这种属于玩票性格的。
Bianews:您以前在阿里做产品,现在如果让您把自媒体看作一个产品,怎么看待它的发展或者未来? 你觉得它以后会是怎样一个形态,对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鬼脚七:以前我还专门做过一个演讲,叫“像做产品一样做自媒体”。“产品”无非是几个要素:你提供的产品的功能设计、核心价值是什么?你面向的用户群是什么?最后你能不能够通过一些方式盈利?其实把这三个点做好了,一个产品基本上就没有问题了。
做自媒体也是这样的。你能够提供的价值是什么?像我,我的这个品牌面向的其实就是一些工作经验、社会阅历不是那么丰富,在看待这个世界,看待这个行业的时候需要借助别人分析的这些人。他能看见在这个位置上有这么一个人:他是这样活着,他是这样看待这个世界的,他是这样在去评价这个世界的,他是这样的生活方式,他是这样对待他的家庭、朋友、工作、事业的……他是这么一个人,这个人活生生地展现在你面前,会有一些价值,对你有借鉴作用。他说的不一定都是对的,但是他完全是可以给你这个借鉴。就像你周围,你有那么多朋友,你们好像关系很好,但是他内心怎么想的你真不知道。可是,现在我的粉丝知道我怎么想的。他知道这些问题是怎样的,从内心、从本质的东西是怎么看的,包括鬼脚七的私人生活,还有一些很不好的习惯,他可能用自己的感觉把它说出来。这是一个核心的价值,你展现很真实的人,这是一个。
第二个,我面向的群体是谁?像我出书,我说我这本书应该适合70后、80后看,后来发现60后、50后也买我的书看。这个时候我就发现,其实所有人都可以。但是,我并不希望他们都来。我是告诉你们:你们想要了解一个真实的人是什么样的,而这个人还算是有点想法,在社会上面还算是做出一点小的成绩,他内心的想法是什么样的,他是怎么样看待这个世界的。感兴趣的话,你就可以过来看;不感兴趣,你就可以滚,就是这样,你可以把我删掉、拉黑都无所谓。所以,现在一旦看见有人骂我的,我立马拉黑。我还解释?解释什么呀?我又不是希望说所有的人都喜欢我,我就让那些被喜欢我的人喜欢我就好了。能够做自己就好啦!你自己是什么样子的,你不要去掩饰他。哪天可能真的会有很多人过来骂你,骂就骂吧,这也是一个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