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百度布下的棋局有哪些逻辑与战略意图?

2014年初,相对腾讯阿里在移动端的电商卡位战,百度在投资及O2O领域的动作似乎显得十分低调,但2014年第三季度,百度公布其移动端搜索流量超越PC,移动营收占比达36%,在BAT三巨头中,移动端流量超PC端,百度是首家。

在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李彦宏分享了百度在移动端转型成功三要素:“第一,对技术的信仰;第二,接地气;第三,在钱上有决心。”那么,作为百度移动转型元年,2014年,百度布下的棋局有哪些玩法与战略意图?

百度移动端转型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2014年,腾讯阿里对掐,百度略显冷清,但百度的移动收入占比却在攀升,比如2014年10月30日 百度Q3财报移动营收占比突破36%,同期增长52%,另外,移动流量首超PC,连续第四个季度保持50%以上的增长加速。过去一年,百度股价增长了近70%,市值最高时突破800亿美元大关。

据研究公司Upper-class称,百度个人电脑用户有90%已转至移动应用。另外,2014年第三季度,百度在移动端的搜索市场份额约为80%,超过了其在PC。而腾讯和阿里巴巴在移动端流量也在快速增长,但两者的PC端的流量占比要高于移动端流量。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BAT三家由于都在PC端业务过重,因此都将PC流量导入移动端谋求移动端的转型,而移动流量超过PC端流量,某种程度已成为BAT秀战绩,凸显移动转型成功的标志,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资本的预期,比如索罗斯等10家对冲基金巨头增持百度。从数据来看,百度移动端处在突破的风口。

在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李彦宏总结说,过去两年百度转型的成功,是缘于对技术的追求。也因此“愿意砸钱、愿意投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技术不是变得不重要了,反而变得更重要了。”而百度移动战略转型成功背后的支撑力量与战略逻辑是什么?

而业界均知,百度以“搜索、LBS、分发和视频”四大战略领域为核心流量矩阵已经形成,而14款过亿APP形成入口矩阵也带来海量服务场景,这是百度移动转型的基础底层设施。

另外,这与百度在2014年“连接人与服务”战略的推动相关,直达号就是一个信号,而人与服务的连接、闭环的背后则酝酿着百度基于产业链生态谋布局的思路。

第三则是触角伸向传统行业渗透,带来新的流量与业务模式。在直达号发布之前,2014年 3月百度完成了对糯米网的全资收购,4月,百度钱包发布。此外,百度在细分行业上进行了诸多合作,比如与北京动物园成立百度动物园、与万科开启战略合作建立智能Mall,与餐饮企业、与旅游行业、与航空行业广泛布局合作,在垂直行业进行布局,整合第三方服务,触角伸向传统行业渗透,带来长尾流量与商业模式。

第四是O2O大饼图已打通,商业流量闭环已形成。百度钱包发布之后,百度地图和百度钱包打通闭环的中间与最后的交易环节。自此,百度打通了搜索——地图——商家——支付,这为百度流量价值实现疏通了各环节的通道。

目前来看,直达号背后的商业愿景面临的阻碍的是用户习惯的培育与O2O商家的入驻与城市普及的规模。百度云、百度地图、百度钱包以及大数据、百度大脑是直达号模式形成背后的支撑力量,但连接人与商家服务本质依然是百度将流量针对传统商家的进行直接分发一种惯性思维,百度未来的难点在于打造平台对于商家的粘性,并进而逐步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完成入口、场景以及支付的闭环生态体系打造。

构建技术与商业模式的正向循环 

2014年,百度转型背后的逻辑可以看成是一种技术与商业模式的正向循环。简单说就是导入PC优势资源、筑流量水坝、构建商业模式,疏通流量价值。

这种循环模式首先导入PC端积累的商户与用户与技术优势资源,将搜索移动化,去年19亿美金收购91无线之后, 夯实了移动分发优势。

第二步是将移动搜索的流量与用户渗透到旗下的10多款亿级APP矩阵中,包括百度地图、91助手、安卓等分发渠道、糯米团购等,在自身流量矩阵的上游积蓄了一级流量水坝。

第三步再将流量、信息数据、信息流广告下发,渗透到二级广告商户与用户。

第四则是O2O大饼图打通支付环节,渗透到传统行业带来流量价值,使得百度在移动端的流量玩法形成了正向循环。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到,百度通过技术构建移动端流量价值,流量优势与价值驱动商业模式的构建。

这与Facebook的移动端转型有些类似。Facebook在移动端的收入模式是植入信息流中的原生广告为主,通过将pc端时代积累的大量的广告主导入移动端,Facebook在移动端醒来之后实现强势反扑,在收购WhatsApp,更加稳固了Facebook在移动端的护城河, Facebook 发布了App Links,简化应用程序的深层链接,寄希望该产品成为链接购物服务和社交分享生态的一个快捷通道,其本质也是链接人与互联网服务。根据Facebook第三季度财报显示,Facebook的11.2亿的移动用户为其贡献了66%的广告收入。

另外,在过去一年,百度的国际化布局路径隐现。比如投资芬兰室内导航技术服务公司IndoorAtlas 收购巴西最大的团购网站Peixe Urbano,天使投资以色列视频捕捉技术开发商Pixellot,12月战略投资全球打车应用Uber等。对于百度而言,这是在寻求向国外铺路寻求新的增长盈利空间的一种尝试。

改善相对单一盈利模式,建先发优势,渗透数据底层链接万物

BAT在2014年的投资布局基本上体现了三者在针对竞争对手进行卡位与产业链布防,扩张版图争夺现有市场。但另一方面,谷歌、Facebook、微软等科技巨头都在低调地瞄准人工智能发力,基于跨界与前沿科技领域,百度正在对标Google,尝试跨界不同领域寻求突破口。

业界均知,基于人工智能、车联网领域的布局,百度已经在悄无声息的展开。比如,百度在今年5月17日将人工智能领域最权威的学者之一——吴恩达(Andrew Ng)纳入麾下,同期成立的北美研究中心,开始基于人工智能的前瞻性技术的研发。另外,今年在智能硬件峰会上推出了将用户的智能手机与车载系统无缝结合车联网产品CarNet。2014年7月,百度也确认正在研发国内首款无人驾驶自行车项目,与宝马合作车载搜索,框计算进入汽车市场等。

2014年,百度Q3技术研发投入占比高达14%,涉足了人工智能、人机交互、深度学习、图像识别、无人汽车、车联网等领域的广泛布局与渗透,比如投资芬兰室内导航技术服务公司IndoorAtlas,天使投资以色列视频捕捉技术开发商Pixellot。

在国外,Facebook的人工智能小组在去年9月开始秘密实验“深度学习”技术,谷歌也在2014年年初以4亿美元的架构收购了深度学习算法公司——DeepMind之后,开始涉足人工智能领域。百度将深度学习专家Andrew Ng纳入麾下之后,今年研发了“Deep Speech”深度学习技术的语音识别系统。另外,百度也正在研发的基于增强对图形识别和语音识别能力的深度学习算法。

基本上,百度在人工智能等前瞻性领域基本上与国际巨头谷歌、Facebook保持了同步。据了解,这款名为“Deep Speech”的语音识别系统可以在嘈杂环境下实现将近 81% 的辨识准确率。基于Deep Speech,李彦宏提到:“未来5年,消费者使用语音和图像表达需求的比例将超过50%”。无论是百度涉足人工智能、移动搜索、智能硬件,其背后的支撑还有百度通过开放云、数据工厂、百度大脑构成“大数据引擎”,将大数据存储、分析和智能化处理等一整套核心能力通过平台化、接口化的方式对外开放。

人工智能与车联网的背后,体现出百度的以下一些战略性思考。

一:通过收购这些在特定领域具备独特优势的小而美的技术性公司,对百度的搜索核心业务的周边与相关前瞻性技术等方面进行延展。

二:匹配未来用户搜索习惯,主业基于搜索业务进而构建盈利模式的百度大力投入技术,探索未来多样化盈利模式与商业模式,改善目前移动端相对单一移动广告广告收入模式,筑造加固自身的流量水坝。

三:百度在核心业务上与谷歌的愿景与使命并无两样,即渗透传统产业数据底层进而链接万物,因此如何将技术对接需求构建更好的商业模式是百度内在的驱动力。

四:通过数据搜索能力,打通智能硬件、汽车、家居等新兴硬件产业的延伸通道。百度基于前瞻性技术布局的意图在于,未来随着智能硬件、人工智能的发展,在硬件信息底层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处理与反馈,百度需要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搜索向智能家居、自动驾驶、机器人、智能硬件等领域进行延伸,从底层数据进行渗透,将搜索为核心技术覆盖更多的用户场景。

五:抢占腾讯阿里未来可能涉足的前瞻性科技领域的先发优势。目前来看,阿里与腾讯对人工智能等前瞻跨界科技领域并不感冒,但并不意味未来不会涉足,百度率先下子,抢的技术、人才的优势与筹码,也是对于自身生态力量的一种战略补充。

总体来看,技术基因正在驱动百度引进技术人才并深化人工智能底层技术的积累。但与此同时,除了砸钱于研发之外,百度也亟待思考如何将技术更好的转化为盈利模式。

总结

从目前来看,百度有渠道、有分发,有流量,有用户,却缺一款类似微信的超级流量入口型的杀手级应用,百度移动端增长很大程度在于对于用户习惯培育与产品矩阵的成功以及移动广告的点击收入增长,但若要支撑百度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平台化战略规划落地,百度还需要时间将百度基于未来布局的技术势能有效释放。因此百度的收购与布局在不断投资布局智能硬件、跨界领域公司等,稳固地基,然后前瞻性的落子,寄希望抓住下一个风口。

百度布局类似于一个环绕的星系形状架构,外围构建护城河,搭建核心基地,向外扩不断扩殖,扩大疆域范围与想象空间,同时梳理好各个孤岛状业务之间的协同效应。这与谷歌的步伐与战略也殊途同归。

从百度目前的布局来看,在BAT当中,百度会成为一个变量因素,从时间机器理论来看,国外的流行科技元素会晚几年进入国内爆发,百度这些棋局布下之后,有待进一步积累势能支撑李彦宏的平台化战略落地。

2015年,BAT之间的战略较力与暗战还有的看。

作者微信公众号:热点微评(redianwei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