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之势不可挡,行业转型要担当。农资企业不落后,各种电商都在上。随着网络购物的普及,电子商务已成为企业重要的营销方式,无数传统企业(无论中小企业还是行业巨头)或进驻专业的电商平台或自建商城,纷纷推出了网上销售平台。这是网络时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竞争带来的必然结果。

既然农资电商是大势所趋,供应商、经销商、电商平台该有怎样的分工、扮演何种角色,才能成功突围,实现成功转型呢?

构建合理的农资电商生态圈则是关键。

传统农资运行模式

我们知道传统农资生产厂家不仅负责农资的研发和生产,还负责渠道的开发和维护,这里就会有几个天然的缺陷:一、竞争格局分散;二、品牌效应弱;三、流通环节由层级式的经销商网络组成,导致假冒产品泛滥、渠道费用高(渠道加价能达到最终售价的1/3以上)。经销商处于产业链中游缺乏大平台支撑,独立运作,运营成本较高;品牌代理混乱、市场竞争激烈;赊欠现象普遍,资金压力大。农户花高价购买农资,且选择范围有限;另外,由于信息不对称,存在付出更高价格买到假货产品的风险。

由此可见,农资走传统的老路肯定是不行的!但是电商近些年在其他领域攻城略地,所向披靡,甚至有“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的说法,但是面对农业这个演进了万年之久的生产方式,还是要保持足够的敬畏。

农资电商模式探索

一、农资企业自建平台,以B2B模式为主(举例:鲁西化工)

◎这一模式出现的最早,但至今没有非常成功的案例;

◎ 具有排他性,基本只销售自己企业的产品;

◎ 销售对象大部分以经销商为主,很多实际上仅仅相当于将线下的销售推广转移到线上;

◎ 很多小企业甚至假冒产品厂商采用这种模式,只做一锤子买卖;

这一模式的问题在于,要想做大一方面需要企业产品线齐全,能够满足农民对农资的大部分需求,另一方面需要企业本身具有较强的品牌效应,已经拥有忠实客户群,但目前来看农资企业做到这两方面难度较大。

二、第三方农资电商平台(1),B2C、O2O模式(举例:易农优选、云农场、农一网、)

易农优选平台上提供种子、化肥、农药、农机等8大类上万种产品,通过县域服务中心和村级服务站进行仓储、配送和提供技术服务,截止2014年5月已在河南及周边省份建立了230个县域服务中心和30000家村级服务站。

云农场现阶段以销售化肥为主,通过镇站、村站进行仓储、配送和提供技术服务,此外还尝试农产品收购和农村金融领域,发展方向是为农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农一网由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联合辉丰股份等五家业内企业成立,定位于农药电商,2014年11月正式上线,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发展2000个县域工作站和20万个村级服务站。

1

◎该模式近一年来开始兴起,发展迅猛;

◎ 没有排他性,同时销售多家企业的产品,通过对企业严格审核确保产品质量;

◎ 销售对象大部分以终端用户为主,采用O2O模式通过自建或加盟的方式建立线下仓储、配送和技术服务网点;

◎ 大部分此类电商平台由各省农资经销商企业运营,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对农资销售领域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这一模式能够降低流通环节运营成本,消除信息不对称,但问题在于目前对生产企业控制力较弱,大部分生产企业对放弃传统渠道仍心存顾虑,另一方面由于产品种类丰富而对技术服务要求较高,电商平台在此方面基础较为薄弱。

三、第三方农资电商平台(2),B2C、O2O拜农模式(bainoon电商平台+经销商+农户)

拜农网为农资用户提供种子、化肥、农药、农机产品的实时搜索,并提供农资产品团购以及其他农资信息服务,为农资行业合作伙伴提供在线技术、移动技术解决方案。通过在线下县域设立分中心,协助农资生产厂家,直接服务于农资经销商;乡镇设办事处服务于当地农场主、合作社等新型主体并和分中心直接挂钩共同服务于农资经销商。

2

这一模式能够降低流通环节运营成本,消除信息不对称,另外拜农网和生产厂家没有直接的合作关系,消除了大部分生产企业对放弃传统渠道的顾虑,同时拜农网主推移动农资电商平台的发展,对于信息化水平基础比较薄弱的农村更为适合。

未来阿里、京东等巨头在农资电商领域的动作值得关注,总体来看由于农资本身的特殊性,不太可能像消费品一样被电商完全颠覆,未来的发展可能将会是一个多方合作共同探索最佳模式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