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周一做客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主持人谈高通垄断被罚一事,其间主持人问到一个问题:高通此次“天价”被罚被动性带来高通税负降低,会不会影响中国的创新?
这个观点在高通垄断案出来前后,在市场上已经流行一段时间,似是而非的谬论总是有些市场。其前提假设无非还是经济理性人的模型:厂商总是会选择成本更低的手段满足自己的需求。
也就是说如果中国的厂商在发改委的帮助下能够以更低的价格从高通买到产品还有什么动力去搞技术研发,申请专利呢?笔者认为,所谓高通税负降低会对中国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创新产生负面影响,至少忽略了三个事实。
第一,创新已经成为中国大型信息技术公司的基因。
尤其是在电信领域,中国厂商从最开始的模仿制造,到现如今已经占据产业链上游,成为全球性的巨头。在过去多年中,即使面临西方公司尤其是高通的专利天网之下,华为中兴们也没有放弃对技术创新的布局和追逐。
以华为为例,截至2014年11月,华为获得的专利授权量近3万件,尤其是近年华为提交了546件4G标准专利申请,在行业内占比达25%。
另一家公司中兴,到2013年底的时候,在全球专利拥有量已经超过5.2万件,累计专利授权量已超过1.6万件,可以说,对于中兴华为这样的已经成为全球巨头的公司而言,创新已经成为组织的基因,或者说,是不得不进行的事情。
无论是出于竞争领先的需要,还是推动自身向前发展的需要,在一个技术创新驱动的领域,如果不创新,恐怕就只有没落一条路。
第二,中国的技术创新,是大公司驱动为主的。
高通税降价,对于一些中小终端厂商来说,自然是一个利好,能够带来更多的利润。但是一个事实是,在真正的技术创新领域,承担的主体从来不是这些中小厂商,至少这一点在中国的技术话语环境中,是正确的。
媒体报道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1月,华为获得的专利授权量近3万件,而小米只有104件、魅族只有84件。对于中小公司而言,除非创新能够带来雪中送炭,否则其首要当务之急是扩大再生产的规模。但是对于ICT领域的大公司而言,风起于青平之末,创新则可能是生死存亡的事情。
第三,反向专利授权不平等条款取消,保护知识产权有利可图,能促进创新。
在高通反垄断案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国家发改委要求高通取消强制的反向授权。用一句直白的话说,就是中国厂商的专利也能变现了。
按照此前高通的专利规则,无论中国的厂商有多少专利知识产权,都会被高通及其高通的客户免费拿去。业内有观点认为,这样才可能会影响中国的创新:当你看到你的劳动成果可以免费全世界分享的时候,你作为一个普通人,你还会继续投入辛勤的劳作吗?
答案显而易见。
这一点,在发改委对高通的垄断案处理中已经明确指出:高通公司的行为,排除、限制了市场竞争,阻碍和抑制了技术创新和发展,损害了消费者利益,违反了我国《反垄断法》关于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没有正当理由搭售商品和在交易时附加不合理交易条件的规定。
最后附上发改委此次执法的依据:中国《反垄断法》第17条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第55条禁止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
我相信,中国的反垄断执法,必将能够促进中国的技术创新,而不是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