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中国质量万里行的统计数据,2014年收到网购类消费者投诉20621例,占该平台投诉总量的1/3,与上年相比,网购类投诉增长56%。
主要投诉平台中,淘宝占据最大额度,占据电商投诉量41%,投诉量增长75%;京东排名第二,投诉量4498件,增长175%,占电商投诉总量22%;天猫投诉量2724件,增长87%,占投诉量13%。三大平台累计投诉量,占据整个电商投诉量76%。阿里和京东的庞大投诉量,也与其电商市场垄断份额基本保持一致。
在消费者投诉问题上,主要涉及发货迟缓、虚假促销、七天无理由退货问题、网络欺诈等方面。中国质量万里行还特别提出,尽管新消法明确个人信息保护等,但消费者因远程购物后即收到诈骗短信从而造成损失,相关维权诉求难以实现。
“假货经济”全国市场一盘棋
不能说国人热衷于“假货经济”,但各种摊位上的低价货一直都是有市场的,这是一种需求。生活在社会更底层的人们大概不会看什么品牌,只要是商品的样式新颖价格低廉就会吸引他们买。这种思维方式同样延续到了网络上,阿里巴巴之类的电商做的大生意就是把线下的市场搬到了线上,但是解决不了人们趋利与追求低价的问题,除非世界大同。只要有商品的比较与贫富差距,就会有低端商品的市场需求。
天猫品牌库的品牌才能入驻或者邀请入驻,这更像是在3.15到来之前一种表态,让社会各界看到天猫在做商品质量的事,因为品牌代表着商品的质量、价格与服务。只是,阿里没有限制淘宝的C店们,因为他们做的就是线下集市小商小贩们的生意,只不过是在线上,这些商品甚至没有什么品牌,又怎么能限制呢?或者反过来讲,本来阿里这个平台就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也就意味着面对天下的生意人,如果再来一个限制的门槛,这与其核心价值观都是不符的。
打假与“造假”
社会各界人人都在喊打假,君可见全国各地的商品批发基地?每个区域基本都会有一个商品基地,这些都是发展地方经济的产物,也是整合产业链的结果。基地形成了,政绩也有了,经济也发展了,但是问题也来了。每一个地域的群众都消费不了那么多商品,所以10年前有大量的“倒爷”在各地域之间倒卖商品,近10年则开始通过互联网来倒卖,只要一个网店,东西就能卖到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
过去厂家生产的东西要放货到各大批发商场,现在的厂家则是直接供给网络店铺,每一个做网购的商家都能贴上自己的牌子通过各种活动卖给各种网民,商家们懂得这些网民的心理,东西出问题,只要再退款同样还能得到好评。买家呢,只要东西差不多还是能接受的,退货的话,一来麻烦,二来还的付运费,不值了。
商品欺骗行为比假货更为严重
事实上,12315公布的各种投诉,跟质量相关的真的没那么多,最多的还是被不法商家欺骗了。这些被投诉的商品大多是电子产品,看上去是质量问题,实际这些商品本身就是一种返修品或者低价收购而来东西,重新刷系统重新包装以后就跟新的一样。这些商品本是不该出现在市面上的,却仍旧被商家们在各大电商平台以“低价+超多赠品”为噱头,吸引网民们购买。这已经不是假货的问题,而是赤裸裸的欺骗行为,甚至有很多商家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买家甚至不知道要起诉谁。
笔者有个朋友曾在淘宝购买了一部小米手机,买来以后发现是假货,再找买家已经人去楼空,支付用的是货到付款,绕开了支付宝也无法申诉。在这个案例中,不是买家的无知与可怜如何,也不是卖家的狡猾与欺诈如何,让人想不通的是为何淘宝上会有这样的商家出现,为何小米官方对这样的行为也不打击?因此,打假以及维权也并不是简单的消费者投诉与消协介入的问题,也是各大电商平台不能律己的问题,不能严查的问题。
说的绝一点,如果没有你这个平台,用户肯定不会购买,也就不会有维权事件的发生,对吗?同样,用户确实应该提高防范意识,但毕竟不是每个用户都懂所买的商品,不是所有买家都会在买之前去科普,会为买一个几块钱的牙刷或者马桶刷去研究半天吗?小白买家处处都是,有的甚至买了假货都不知道是假货,顶多也就痛斥某品牌质量差而已,大概那些品牌也不会注重口碑之类的。
2015年的3.15晚会曝光了谁
自从央视经济频道的郭振玺一等被带走之后,经济频道些许有些萎靡,当时的所有报道都称郭左手用“3·15晚会”打压企业,右手靠“年度经济人物”拉拢企业,形成了独特的“红黑”敛财之道。在央视平台发生这件事,显然这不是单纯的个体行为。在过去1991年就开始的3.15晚会已经成为“公关”各大知名企业的手段。
个人看来,公关有两重含义:一是品牌宣传,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品牌寻求晚会的曝光,或者有名的企业进入3.15白名单;二是“品牌保险”,那些岌岌可危的品牌寻求庇护进入白名单。一定意义上,任何一个电视节目都可能成为品牌露出的公关节目,排除之前3.15晚会所作所为。
2015年3.15晚会曝光的消费陷阱涉及汽车、药品、食品、服装、童车以及信息消费、电信诈骗等领域。以下是本次晚会部分被曝光企业名单。以下是2015的3.15晚会曝光的企业品牌名单。
汽车行业曝光率最高:晚会直指东风日产、上海大众、奔驰等品牌4S店存在小病大修牟取暴利;路虎揽胜极光变速箱故障问题。在广汽传祺、东风风神、长城等整车产品的变速箱测试和匹配中,均有吉孚动力的身影。
“衣食”地雷:2014年,全国检验检疫机构抽检进口服装23818批,不合格品牌包括H&M、GAP、CAVALLI、OLD NAVY、ARMANI、ZARA、DOLCE&GABBANA等,不合格原因涉及色牢度、PH值、甲醛、偶氮等不符合要求。
信息安全受重视:从免费wifi窃取用户隐私到电信诈骗等,处处都有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晚会还曝光中国移动、中国铁通是诈骗电话幕后推手,为骚扰电话提供各种支持,甚至给”10086、110″之类诈骗电话开绿灯。手机实名制形同虚设,在部分报刊亭可以随意买到联通电话卡。
保健品榨干老人养老钱:一些来路不明的保健品,老年人成为最易被骗人群。一位72岁的王大妈在健康产品上投资40多万元,还从亲戚那里借了几十万,王大妈却深陷其中。
银行存在漏洞:中行、工行、农行可用假身份证办卡。
抽油烟机不合格:“美菱”牌抽油烟机、“皇中皇”牌等
儿童自行车不合格:“小小玩童”牌儿童自行车、“优久”牌儿童自行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