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四早上我照常醒来,照常查看我的新闻中心,然后一条消息映入眼帘:领英斥资15亿美元收购Lynda.com。大概刚起床有点迷糊,脑子里第一反应是:“等等,今天几号?”
我还以为那天是愚人节。
可以说,这一并购案让很多人大吃一惊。但并非因为这没有意义。Lynda.com和领英的愿景和使命都完美吻合。它们在很多不同的方面都是极好的互补的企业。
然而,还有很多原因让这一并购案显得如此令人惊讶:价格、领英市场机会的一夜暴涨,以及Lynda.com这一两轮大规模融资后跃升至在线教育领头羊位置的企业竟然在其上升期就如此之早地被收购的事实。
因此,很自然地,人们肯定会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
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
世界上大多数人只是把领英当作职场社交网络,一个托管你的简历,让你与同事、潜在客户和业内同行建立联系的地方。由于领英提供付费订阅业务,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这就是它的主要商业模式。然而,付费订阅仅占领英收益的20%。
领英的主要商业模式在于人才招聘。它的人才解决方案占据其13亿美元收益的60%。
因此,回到那个问题:这是怎么回事?
领英将拥有全球人才管道作为统领人才招聘市场的关键策略。从求职者人才库到培训与发展,到人员安排。领英将之称为“经济图谱”,但我觉得把它想成一个管道更好理解。
一旦你认清领英的招聘平台本质,你就能理解它的客户都是些招聘人员和招聘经理。这帮人只是雇佣领英帮他们找寻最好的、技术最熟练的应聘者填补他们的职位空缺。所以,领英的任务就是保证他们网罗了最有技术和知识的应聘者,能够尽量满足客户的需要。这就是Lynda.com起作用的地方。
简而言之,Lynda.com拥有从编程到市场营销等各门各类3400多门课程,它代表了领英帮助求职者提高自身技能水平以更具竞争力和职业前景的需求。
领英怎样把Lynda.com整合进自身业务中呢?
领英试图达成长期远景固然相当不错,但也有些方法可以使Lynda.com在短期内就能帮领英驱动价值:
1) 人才解决方案增值:领英已声明它将在短期内保持Lynda.com作为独立的产品运营,但会开始将之引入它的人才解决方案服务中来。
2) 增加客户收益:领英认识到,其3.5亿多用户中有很多人都会对Lynda.com提供的职业发展+学习机会感兴趣。因为两家公司都有类似的基于订阅的商业模式,在领英的付费订阅系统中集成进对Lynda.com的访问并非难事。可以想象,在并购尘埃落定之后紧随其后的动作就是这个。
3) 强大的市场定位:除了在招聘领域加紧步伐,这次并购也清晰地释放出一个信号:领英认为自己在职业发展领域也是强有力的竞争者。既然领英现在也是教育提供者,考虑到领英是专业人才和公司之间交汇点的位置,几乎可以肯定这会让很多位处职业发展、L&D和企业培训领域内的公司感到非常紧张。我想,有必要重申这样一个事实:通过这次并购,领英似乎在暗示他们期望拥有全球人才管道而非合作以迈向巅峰。对在职业发展领域的玩家而言,这也是一次机会,一次后退一步,重做SWOT分析,想清楚这是不是一个值得认真对待的威胁的机会。
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的?
老实说,这次并购案最令我激动的是领英填补微证书市场空白的可能性。这一非传统的市场虽然被谈论不多,却一直在发展壮大。
职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进化,对新技能的要求层出不穷。无论是社交媒体、数据分析还是编程技巧,如大专院校一类的传统教育手段发现他们很难跟进。另外,很多人并没有时间耗在2-4年的传统教育上,或者看不出投入那几年时间有什么价值。
这会带来什么结果呢?那就是非传统的微证书的诞生,比如Udacity与脸书和mongoDB合作设立的数据分析微学位,或者可从沃顿商学院获得商业基础认证的Coursera Specializations微专业证书。这两种认证都能根据学生自己的日程表在线完成,而且相比获取传统文凭或证书,所耗费的时间和开销都少得多。
这种微证书可以给专业人才带来很大的好处,因为它们能提供更加经济实惠和可行的终身职业发展道路。作为求职者技能和就业能力强信号,微证书对雇主而言同样好处多多。
这种新型证书要面对的挑战就是在市场中的认同度和信任度。这也是这次并购激起我兴趣的地方。
随着购进Lynda.com,领英便能很快通过为完成课程的人提供证书来解决这一挑战。如果他们决定走这条路线,Lynda.com和领英,尤其是领英,在雇主中享有足够的品牌认知度,可以真正提升对微证书的认同度;而且,操作得好的话,还大大有益于增加这种新型微证书的公信力。这反过来又大大有益于,用领英首席执行官Jeff Weiner的话说,“为整个职场中的每一个人创造经济机会。”
(via medium,译|CentreChina,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