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潍:一名在校文科生的科技创新之路
他,一名文科生,学习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却从事于科技创新之中并屡获优异成绩。他就是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和中国电信奖学金的获得者,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经济管理学院2011级本科生——刘潍。
在这所以科技创新见长的大学里,刘潍就如神话一般存在。从来没有一名学习经济管理专业的文科生能像他一样申请和授权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参加国家级和省级比赛并获得包括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奖等五项国家级和省级荣誉;同时先后完成了多篇学术论文并发表了EI检索论文6篇;申请2014年山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功立项并得到30000元基金支持。在诸多成绩面前,很多理工科学生也为之汗颜。
刘潍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家庭的熏陶,但他坦言,从现在来看,自己高中时选择文科并不后悔,就如哲学中所说的“哲学能为科技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文科和理科之间存在着很多必然的联系,二者兼顾或许能为科技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刚进大学时,没有数理化的基础,没有工科的专业课,有的只是对科技创新的憧憬和向往。刘潍下定决心,大学四年里要不断努力,即使基础再差,即使困难重重,也毫不退缩。刘潍通过自学初步建立了科技创新的理论知识基础。因为受专业的影响缺乏实验室、实验设备等足够的条件,刘潍的科技创新之路走的异常艰辛。
刘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留意身边的各种产品。这种对生活的留心让他发现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他将眼光放在了机械维修工具上。他发现,社会上普遍使用的拉拔器具有几个设计缺陷,妨碍其更好地发挥作用,通过仔细地研究和分析,他先后研制了“强力机械拔力器”、“可调式拉拔器”、“杠杆千斤顶”、“倍力拉拔器”等产品,并申请了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刘潍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为社会提供更有价值的产品,这也是他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应该承担的责任。
为了将自身的科技创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同时开阔眼界,学到新的知识,刘潍参加了诸多科技创新竞赛,获得一项国家级奖项、四项省级奖项。在比赛中刘潍作为队长,不仅要肩负起团队的组织,安排协调工作,同时还负责作品的核心研发工作。
“或许是因为没有专业的限制,所以我的研究方向要比别人更广泛一些。”的确,从刘潍的学术论文中可以看出其研究方向包含了机械设计、环境、管理科学等诸多方面。除了论文外,他又出席了机械与电子工程国际会议、制造与设计科学国际会议、中国实证会计会议和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并做会议报告,同时也承担了两次国际会议的审稿工作。
和一群工科生一起做科技创新,刘潍坦言开始还是很有压力的。他很有感触地说:“因为我们的基础和能力并不在一个层面上。但是他们可以做,为什么我不能呢?我认为对于科技创新来说,专业和出身并不重要。我要让大家知道,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也可以做科技创新,经济和管理的专业知识对于科技创新也有重要价值。作为哈工大的一份子,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不管是谁,不管学什么专业,都要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拥有了经济管理的专业知识和科技创新的研究能力后,刘潍开始了大学生创业之路。他与朋友目前已经在香港和大陆注册科技研发型企业,召集更多的人才,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目前企业已经和国内外多家大型企业与研究机构合作,共同致力于科学发展与产品研发。刘潍也希望通过他们的努力,公司将会有更多的优秀产品回馈社会。
刘潍以自己的努力演绎了一段别样的励志故事,同时以榜样的力量激发更多的大学生在各自的领域不断努力。当今时代,科技的发展愈发重要,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像刘潍这样的梦想者和实践者,打破科技创新传统观念的束缚,并鼓励更多的人参与科技创新的工作中去,为科技创新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