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这段时间,大家一直对互金都局限于某些细枝末节的讨论,本文将换一个角度,思考一下,互联网前景如何。这里谈论的前景,不是未来的发展状况,而是互金如何挣钱以及它的价值。
互联网金融是怎么挣钱的
先来了解一下国内的金融机构,是怎么挣钱:
1、表内业务,挣差价:低价买入你的资金使用权,高价卖给其他人,也就是做市商的概念。
2、表外业务,挣手续费:各种雁过拔毛,类似于收税抽成,例如银行的各种手续费、券商承销依IPO承销额按比提成。
《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了互联网金融是“信息中介”,不能对产品提供“增信”、不能碰“资金池”等等,意味着不能去挣资金差价的钱,说的更加直白点就是你不能“低买高卖”资金。因此,互金能挣钱的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收手续费,也即抽成的模式。
1、比较直接的抽成,例如贷款人除了缴纳利息之外,还要给平台一定的服务费。
2、间接点的,获取资金的使用权,例如你在某平台,贷款3000元个人信用贷款,一般到你手中的资金,会低于这个数,可能是2800,也可能是2700,各个平台不一。
当然,如果只是这么分析,根据我国金融行业现状,表外业务或者手续费对利润贡献很小。虽然在国外表外业务是大头,但那和金融市场的开放性有关。一句话总结:平台目前能够挣钱的方式,应该是搞点手续费,但这个手续费,估计养活自己都够呛的。
笔者认为,对于绝大部分平台而言,如果不违规,应该自己参与“做资金市商”如果仅仅靠那点“手续费”,平台本身价值不大。
但关键又是,这个行业,由于监管问题,平台违规“做资金市商”,非常容易,且不好监察,因此,对于大部平台而言,价值点在这。
既然前景不好,那么互联网金融价值究竟何在?
纯粹遵守法规的平台,可能一直会亏损,直到转变为了“战略入口”,才发生了质的变化。
用互联网眼光,看待这个行业,这个行业的价值就在“入口”,它是你资金的入口,因为你会发现,你的钱基本就会放到“支付宝”里面,你的理财在里面,你的消费也在里面,支付宝就成了你的日常刚需的高频工具,各大巨头纷争的,其本质不是通过业务本身能够挣到的钱,而是它带来的流量、带来的入口,有了流量和入口,余额宝、招财宝,很容易做起来。
而大家想想,国内躺着挣钱的金融业,撕开一个口子,随便攫取一点,那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吗?弄个“一账通”,你可以把钱转到你所用的入口,然后选取你需要的服务。
货币基金+长期定存+互联网券商+消费信贷等等,这一整套模式,在这个服务群里,肯定有你的需求。
战略入口的价值,就在这里。
供应链金融,促进主营业务才是目标
可能供应链金融,和上面的分析,应该是有区别的。
对于某家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而言,假如它去做互联网金融,笔者看来,更多的是朝着促进自己的主营业务来的,也就是说,它的目标,应该不是为了挣钱,也不是为了什么战略入口。
一般情况下,基于核心企业强势地位,它会对上下游企业的账期之类的,有一定拖延,从而获取资金的时间价值。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不久前,常常爆出的京东拖欠供应商账款的信息,就是这个原因。大家看看京东小贷,其本质是缓解自身压力,当然对于这种供应链金融,有点神似“自融”感觉。
也就是说,通过供应链金融,促进的是其主营业务。以京东为例,那就是提升GMV,并和阿里竞争。有了大的GMV,估值的提高,那就水到渠成了。
大部分平台的存在其实毫无价值
基于上面的分析,大家就可以得出,想通过互金挣钱,在目前的情况下,根本没有可能。更多的平台,是过来凑热闹,终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们来看看LC,这家通过“挣手续费”的平台,目前情况如何:

目前股价连续下跌,从最高的29.29,已经跌到12.47,股价夭折都不止;市值从百亿已经降到了四十五亿左右。我们来看看股价走势图:
作为全球互联网金融第一股,你们有何感想?笔者写到这里,心都凉了,大家不要认为国内外环境不一样,就觉得资本市场投资人眼瞎,因为确实纯粹的互金平台,价值不大。假如不能被并购,或者相应的转型,平台本身价值何在?这是一个值得行业人深思的问题。
不要一窝蜂的去搞什么互联网金融,先看看自己的初衷是什么,你做互联网金融能够得到什么。互金潮水,或许就要退去,在寒冬来临之季,搞清楚自己的未来,十分必要。不要再人云亦云了,坚持你该坚持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