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商,这才是真正的诠释!

中国的电商确比其他国家的发展要快很多,因中国的商业环境太差,高房价、高税收。

朋友圈文章里面先是心灵鸡汤、佛教鸡汤多,后来就是各种假冒的文章多。有的是假冒央视来恶搞央视之类的,更多则是假冒任志强等网络名人来吸引眼球。

常常假冒外籍人士。最近就有一篇声称是“英国一位爵士”的文章在网上疯传,一看就知是假冒。假冒爵士不重要,重要的是文章内容。

该文主要是批判以淘宝为代表的电商。在马云的“双11”又取得破纪录成绩的时候,出现攻击电商的文章,很有关联。有人被刺痛了,要反击了。

“英国一位爵士”主要从几个方面来批判电商以及中国人对电商的热情:1,英国不支持电商。2,电商没有拉动消费。3,电商卖假货。总之要求悬崖勒马,限制电商。

我们来分析这些具体的指责能否站得住脚。

1、英国政府限制电商吗?

该文称:“中国允许电商如此快速发育,这是社会经济管理的严重失误。英国政府和企业家不是傻瓜,它们建几个电商平台易如反掌,但为什么不做?政府限制,企业家也很明智。因为英国政府知道,一个商业小店铺,背后就是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摧毁了它们的生存环境,那是社会的灾难”。

所谓英国政府限制电商,完全是谎言。英国是个民主国家;民主国家的政府,权力有限,根本无权限制企业的合法行为。

至于所谓对小店铺的冲击,那不是电商干的,而是大商场、大超市干的。国外有政府通过立法要求大商场、大超市要照顾周边小店。而电商,虽说马云的淘宝是个巨无霸,但其内部容纳着无数小业主。电商恰恰是为小店主提供了灭掉大商场得机会。

2、这位“爵士”:商业的作用不只是买卖商品,而更重要的一个作用是把人、公众吸引到大街上去,以产生“随机消费”。

这位爵士显然是嫌交通不够拥堵,所以连电商减少了无意义物流的功劳都给说成了坏处。所谓随机消费,且不说电商究竟是减少、还是增加了随机消费,即便是减少了,那又如何?难道我们是为消费而消费?

3、关于电商卖假货。中国哪个商场不卖假货?电商卖假货的比例确实高,那么,我们是去通过打击卖假货行为来提高电商质量,还是限制电商,逼迫人们重新回到商场?

可以说,这篇文章的三个核心论点完全站不住脚,其要求限制电商的提议,更是荒唐。

中国的电商确实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发展要快很多。为什么?不是因为中国的电商科技含量高、运营模式好,而是因为中国的商业环境太差。罪魁祸首是两个:高房价、高税收。

高房价吸乾了百姓的血,高税收吸乾了百姓和企业的血。这两高,大大增加了商场的运行成本,传递到销售环节,就大大增加了产品的售价。去比较一下中外商场的产品售价,可以发现,许多产品在中国的售价,远高于其他国家。于是,遭受了高房价、高税收掠夺的中国百姓,走进商场之后,再次遭受掠夺。

而电商,避开了高房价、高税收,降低了经营成本,并且由于激烈的竞争,必须把降低的成本还利给百姓,让消费者受益。这是天大的功劳。

如果英国、美国的房价、税收也这么高,他们的电商会比中国发展更快。

是什么人痛恨电商呢?是那些大商场,那些房地产商,以及与大商场、房地产商有利益勾结的官员。普通消费者是电商的受益者,他们是感谢电商、欢迎电商的。

这是市场的力量、市场的伟大。通过市场竞争,让社会资源得到最高效的配置。即便在一个不合理的制度下,市场仍然具有自生的力量,顽强地为自己、为社会找到一个相对合理的出路。

电商,降低了商业成本,降低了经商门槛,提高了选择的效率,加快了物流传播,打破了原有利益集团格局……中国电商的生长有一些野蛮,但中国需要这股野蛮的力量。

电商消灭实体商铺,是进步,是大势。我们为北京王府井中关村、上海南京路淮海路的衰败欢呼。互联网时代,那些传统的巨无霸大都会奄奄一息。

电商不仅是商,还是政。任何商业行为,都会发射出政治射线。电商带来了经济民主、经济自由,这是其对中国的最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