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巨头抢滩农村金融市场,机会窗口已打开

互联网金融以其跨界融合的特质让各类资本闻风而动,不断挖掘该行业尚存的需求缺口,试图分享“互联网+金融”的饕餮盛宴。那么,如今的互联网金融还存在蓝海吗?研究显示,“互联网+农业+金融”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当我们回顾2015这一年来农村金融的发展进程发现,蓝海的平静表面实则暗流涌动。随着互联网巨头、新兴金融机构的加速布局,农业互联网金融市场已然拉响一场“抢滩战”。

京东阿里频频出手布局农村金融市场

随着农村金融蓝海逐渐显现,互联网巨头、农资上市公司、传统金融机构纷纷高调进入这一市场。

电商巨头京东通过招募乡村推广员试点授信,引入京东金融的白条、小额信贷等金融产品。目前,京东金融已推出“京农贷”,并已经在山东和四川进行试点。近期,京东金融进军农村理财市场,推出农村理财大赛活动。

同样看好农村金融市场的还有阿里。早在去年10月,阿里巴巴在电子商务峰会上宣布启动“千县万村”计划,实行“农村发展”与“金融”双重叠加战略。近期,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马云的讲话更加印证了阿里进军农村金融市场的决心。

除了极具平台优势的电商巨头,传统行业如联想集团也抢滩互联网金融,通过收购控股翼龙贷进一步布局农村市场,实现传统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宜信推出的“宜农贷”也是试水“助农”金融的有益尝试。另一个例子是,国内农资上市公司诺普信也于年初以1750万元增资“农发贷”P2P平台,为全国大、中型种植户提供专业化的“金融服务+供应链整合”。

农资行业将趋向高度集中

农业互联网金融之所以成为各大商业巨头争相布局的目标市场,我认为其的确隐藏着万亿级发展潜力。随着土地流转政策加快推进的步伐,土地不断趋向集中化,孕育了一批专业的农业生产者进行规模化生产,化肥、农机、种子等农资需求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

目前,我国有关土地政策已为中国农业生产模式指明方向,在未来5-10年,尤其是种植业的生产模式会发生根本改变。土地会被重新交回到专业经营者手里,农资行业将趋向高度集中,这种变化能给整个产业模式带来颠覆性的改变。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国已有30%的土地流转到规模化的经营者手中。在我看来,实际比例可能更高,因为已经工业化的土地并不具备流转条件,这说明很大一部分土地已经交到专业的种植者手里,产业趋向规模化发展。

中国知名经济学者张维迎曾经说过,“我国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改革开放激活了中国人的企业家精神。”中国过去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正源于我们把柳传志、马云、马化腾这一批懂经营、会生产的企业家解放出来,同样,农业现代化也需要有一批人引导。而我认为,未来中国整个种植业的引导者将由20%规模化的农场主组成,预计这一数量将至少1200万人。

为中国最优秀的农场主提供金融服务,帮助他们走上稳健发展的快车道,我相信这是中国农业现代化正在为我们打开的巨大机会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