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兴和京东为发售一款国民指纹机“大秀恩爱”。在位于北京的京东总部大厦里上演了一次现实版的“指纹迷宫”,现场也引发了千人参与的火爆场面。
作为一个混迹科技媒体圈的互联网人士对于厂商的了解,这已经不是手机厂商第一次在京东总部大楼做活动了。早在双十一期间,就已经有厂商将京东大楼作为事件发源地。小米为庆祝双十一首日在京东手机平台销量夺冠给京东员工送去小米做“军粮”;乐视手机也曾因庆祝京东销量超预期给京东员工送乐事薯片做答谢。这种厂商集体“攻占“京东大楼的势头依然延续到了双十二,并且演变成越演越烈的态势。12月9日,即魅族手机在京东总部大楼 “变成更好的自己”互动活动之后,乐檬和荣耀两家手机厂商也毫不示弱的持续“进攻”。
手机厂商最爱干哪两件事?
除了上述的厂商动作,今年以来本人对手机行业感触最大的有两件事:第一是热衷于开发布会,尤其是大型的新闻发布会,以往的发布会充其量只有三五百人,自从雷军引进了乔帮主的套路之后,三五千人甚至万人围观的发布会已经并不鲜见,以致于最近两个月,魅族、小米的新闻发布会邀请函上纷纷打出“确认是今年最后一场发布会”的旗号作为噱头;第二是不约而同的选择京东作为旗舰款新机的首发平台。从联想乐檬系列首发,到乐视与京东的眉眼传情,到小米京东最高规格的领导人密会,再到如今的中兴BLADE A1首发,各个手机品牌纷纷向京东靠拢。在手机品牌越来越强势,粉丝营销的推广方式已经被大家驾轻就熟的今天,这一点倒是颇值得玩味。
手机厂商群投京东为哪般?
不过,透过花样翻新的手机营销活动,从本质上看,手机厂商放弃原有的策略,选定京东作为首要合作伙伴,其目的不外乎以下三点:
第一、双寡头时代,马太效应凸显,人们购买手机的渠道已经越来越集中在京东这样的电商平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购已经转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无论是体验,还是便利性,传统的线下店已经让位给线上渠道,而在线上,互联网信奉流量为王的商业法则,当电商流量日益集中在阿里和京东的手里,手机厂商逐利而居,与其合作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另一方面,京东的3C品类更有保障,用户的品牌忠诚度更高,与厂商的合作也更加务实,因此,首选京东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二、与京东合作可以更好的利用京东大数据。众所周知,如今的手机已经从耐用品向快消品的方向转化,人们更换手机的周期越来越短,这就导致手机厂商销售模式的变化,比如以往的手机卖给你之后,交易结束了,三四年后你换新机的时候谁也不认识谁;而今天,手机卖给你之后,交易刚刚开始,后续的使用情况,软件升级,售后体验等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建立双方的连接,从这个角度上说,中兴这样的老牌厂商要建立与消费者的近距离沟通,必然需要借助京东这样有大数据积累的平台,而运用大数据建立消费者的自画像恰恰是京东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兴与京东的合作也属必然。
第三、中兴BLADE A1被定位为“人人都买得起”的国民指纹智能手机,需要一个“人人都会来”的平台。如前所述,中兴BLADE A1是目前价格最亲民的带有指纹解锁功能的智能手机,是一款超高性价比的手机,面向的消费者人群也是大而广的。要想与全社会阶层的群体取得沟通,必须通过京东这样综合性强,又能涵盖各个群体各种需求的电商平台。京东不仅能够保证产品渠道的正规化,也能享受到高水平的购物体验。这些对于低收入群体的存在感和受尊重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兴BLADE A1为代表的众多手机厂商选择在京东首发也是理所当然的。
由此可见,手机厂商青睐京东,并非一时兴起的权宜之计,也非短期的利益驱动使然,而是要获取更有价值、更有忠诚度的用户。在工业4.0时代,这的确是品牌资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品牌强势入驻,京东也将为品牌厂商提供更有针对性,更具个性化的消费者行为数据,为其在4.0时代的品牌转型提供更具前瞻性的分析和指导。
据悉,中兴BLADE A1已于11日在京东平台上开启了第一轮抢购。同时也开放了新一轮的预约模式,并将在17日开启第二次抢购。同时,京东还推出了一系列优惠动作来助力中兴BLADE A1大卖,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登录京东商城预约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