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作者:Clint Finley为Wired Business作家
来自澳大利亚的软件企业Atlassian将会在下一个开盘日在纳斯达克正式上市,他们的股票代码为TEAM。这家公司计划出售2200万股,单股价格为21美元,这样一来,该公司的估值将会从去年的33亿美元以下跃居到44亿美元左右。
这家公司的主要客户为编程人员以及软件项目经理,而他们的主要产品则是协作工具,例如软件错误检测工具JIRA,该产品是IBM旗下Rational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以及即时消息应用HipChat,这个产品的主要竞争对手则是著名的Slack;此外他们还有一个变成协作工具BitBucket,这个产品的竞争对手同样来头不小:GitHub。
很多人认为,atlassian此次成功的IPO,对于其他估值超过了10亿美元的科技企业(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独角兽初创企业”)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也是他们证明自己的一个方式。atlassian成功进行IPO,说明股市认可这家初创企业的高估值。因此,其他独角兽初创企业的估值也并不仅仅是泡沫而已。但是实际上,atlassian的IPO并不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它无法代表所有独角兽初创企业的估值都是有据可依的。
2015年已经接近尾声,这一年来,许多独角兽企业都感到失望异常。今年早些时候,估值达到24亿美元的Box公司完成了IPO,从中获得了17亿美元的资金,而且在上市首日,他们的市值就达到了27亿美元。但是他们就像烟花一样,灿烂的时刻只有那么一会儿。截止到昨天,他们的市值缩水到了16亿美元。再来看看另一家曾经的独角兽企业,Square在上个月上市之前,他们的估值为60亿美元。在完成IPO之后,这家公司的市值变成了42亿美元,而且截止到目前,他们的市值一直都在这个范围徘徊,没有明显的上扬势头。
所谓独角兽初创企业,从根本上来说,其实就是拿着风投的钱,为了获得看上去极其快速的增长,而肆意挥霍资金的企业。而且通常情况下,他们花出去的钱,要远远多于他们挣来的钱。
而Atlassian则不太一样,他们完成了盈利,而且这家公司已经成立了10年的时间。这家公司没有任何资产负债,而且手里有着大量的现金。更好的是,这家公司基本上一路上都是自主发展走过来的——换句话说,他们基本上是在没有风险投资人的帮助下开拓的业务。他们和风投的唯一交集,就是分别在2010年和2014年两次共计出售了价值2.1亿美元的股权。然而,没有风投背景并没有影响他们的财政状况,他们获得了快速的增长,自从2013年以来,他们每年都维持着46.7%的增长率。
虽然Atlassian的IPO并不能给其他独角兽企业带来什么帮助,但是如果该公司上市首日表现不好的话,却有可能影响到其他独角兽企业。因此,Airbnb(估值255亿美元)、Dropbox(估值100亿美元)和Uber(估值接近625亿美元)还是希望Atlassian在股市上有一个强势的开局。毕竟,就算Atlassian的成功无法让投资人对这些公司变得更有信心,至少也别让投资人更加看不上自己。
其实,所有的科技企业都应该将Atlassian的本次IPO视为他们未来工作的楷模。不要过分依靠风险投资人,那些自主发展,或是少量获得风险投资的企业,在尝试上市的时候,更能获得投资人的信赖。
预期说Atlassian是独角兽企业的代表,还不如说他们是上述企业的代表。这家公司成立于2002年,创始人为Mike Cannon-Brookes和Scott Farquhar。在Atlassian的发展进程中,他们抓住了本世纪企业软件的两个新趋势。其一,就是基于web的协作工具,这种工具取代了传统的需要独立安装在每个员工电脑上的软件。另一个趋势,就是专注于销售针对软件开发人员而设计的工具和服务。如今,基于web的软件已经成为了人们习以为常的东西,而且软件产业实现了大爆炸。在这个背景下,Atlassian所开发的各种产品找到了极高的需求量。
该公司并没有对销售团队进行投资,他们选择了电子用商务的模式进行销售,同时他们还采取了扁平定价的结构。虽然这种销售方式让这家公司损失了一些客户,尤其是那些老派的企业,但是它却让更多的企业客户能够以更简单的方式购买软件。今天,我们会见证Atlassian的上市历程,看看华尔街是否喜欢这家软件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