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关将至,杭州下起了大雪,惊现断桥残雪奇观,北京的雾霾去了又来,12306成功击败了99%的用户,这些都不是重点。资本的寒冬不是两三天,资产慌无形中也困扰了不少平台的发展规划,小平台因为经营不善或者承受不住压力,也在加紧跑路步伐。
作为一名投资人,最关注的就是自己投的P2P平台会不会跑路,新投资人因为经验的欠缺、对P2P行业了解不够更多的会参考一些网贷名人的推荐,看一些评级,这些看似考虑周全的行为并没有什么实际用处,踩雷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老投资人经历过大风大浪,从千万巨雷到8亿巨雷,可能都安然度过,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往往有一些看似成立时间长、坚挺的平台,到了年底的时候容易出问题,这也是老投资人马失前蹄的地方。
平台跑路像是绑在每个投资人身上的定时炸弹,时刻威胁着投资人的资金安全。本文试着从三个角度为大家梳理一下平台跑路的征兆,让投资人能够及早预判,尽量避免损失。
首先来讲讲平台为什么要跑路?P2P平台表面上光鲜亮丽,央视、卫视广告满天飞,地铁、高铁随处可见X理财的画面,连视频网站爱奇艺、优酷也接连被P2P平台攻破。看起来是不是很好,P2P行业风光无限,一片繁荣景象。实则平台暗雷涌动,资产慌席卷各大平台,获客成本居高不下,平台盈利能力堪忧。所以我们看到的大都是表面现象,P2P平台花了大价钱只赚了吆喝,风头过去,还是跟原来一样。根据网贷第三方12月最新数据,全国平台数量3769家,数据显示排名前50家平台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这符合行业二八定律,而且在金融行业这种马太效应会更加明显。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资源会越来越向占据市场份额较大的平台集中,小平台、新平台日子会越来越难过。P2P行业现在是百家争鸣,但是真正实现盈利的又能有几家?11月份赴美上市的宜人贷在招股说明书中提到平台已于去年12月份实现盈利,算是目前已知的一家。回到上面要讲的话题,P2P平台为什么要跑路?我个人认为要从几个方面去看,其一动机不纯的平台要跑路,原来做实业的老板,这两年生意越来越难做,银行也借不到钱了,高利贷还不起了,这时候看到P2P火热,也来凑个热闹,拉一票人,花几万买个系统,就这样轻装上路了,这种平台一定会跑路;其二,经营不善的平台要跑路,万众创业的号角吹响,多少人投身创业浪潮,这其中就包括P2P行业中一些平台老板,事实证明理想主义在P2P行业是行不通的,平台搭起了,前几个月放款额逐渐增长,到了回款期都成了坏账,平台无力垫付,老板只有跑路;其三,高息的平台要跑路,回头看13、14、15年P2P网贷行业综合利率,13年应该是达到了最高峰,平均收益率超过20%,但是这两年我们看到先是破了20%,然后14年又破了18%,到了15年年底,平均收益率徘徊在10.82%左右,由此可见大趋势是降息,但是我们看到目前仍有收益率20%以上的平台,这样的平台如果不跟随降息趋势,也要跑路。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平台跑路有哪些征兆?随便在网上一搜你会发现有热心网友总结出的十大跑路征兆,看起来挺全面的,但是都是从客观的角度去分析,比如说大户撤资、期限骤降、额度爆增、法人变更、负面新闻、提现困难、利率不降反升等,这些因素当然可以作为衡量平台是否会跑路的指标。但是还有一些线索是我作为平台运营人员所熟知的,跟大家分享一下。春江水暖鸭先知,平台出问题,员工最先知晓,所以员工大量离职是最直接的跑路先兆。再有一个就是大户信号,每个平台都有大户,尤其是小平台,更是将大户伺候的服服帖帖,但是大户钱多人精,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做好撤退准备,而这一点是不容易通过数据反映出来的,所以如果你是个小散户,最好加几个大户为好友,平时多吹捧,跟随他们的脚步,到了紧急关头说不定能挽回损失。
最后我们要总结几条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去识别这些跑路征兆。信息的价值在于交流,同样作为P2P投资人,我们所处的行业,行业中的从业者,无不处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这时候沟通、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些反常的讯号、难以解释的行为通过分享、咨询找到专业的人来鉴别,说不定就能提前对跑路平台做好预判,为投资人减少损失。当然,P2P网贷投资有风险,投资人在实践中能更好的学习,投的平台多了,自身辨别跑路平台的能力也会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