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门保养是不是真的不行了?

关于养车O2O,上周传出了两则挺让人遗憾的消息,一个是AutoLab汽车大实验室爆出的博湃倒下的新闻,一个是喜汽猫宣布正式停止线上交易的消息。

这两件事在业内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有人说,低频服务不适合O2O,有人说,上门保养本来就没有市场,有人说,太烧钱了,最后烧到了自己。

本座不爱事后诸葛亮,但是,我们还是要从中总结一些经验、一些教训,毕竟,历史是在不断的总结中前进的。总结的视角,不容易选,本座为此伤了番脑筋,直到前日,一位养车O2O创始人告诉本座:“其实,我知道博湃的情况,比媒体早。”

本座突然觉得,不如,我们就从博湃竞争对手的视角,来看整件事情。因此,我们找到了车女婿创始人兼CEO武卫强,做了一些探讨。

整件事情,有几大关注点,我们来逐一分解,看看武卫强,如何作答。

首先,第一个问题是:

博湃倒了,是不是表示,上门保养真的不行?

武卫强:博湃倒下去是资本的问题,是管理问题,是结果与过程出现矛盾的问题。中国目前有1.6亿辆车,保养本身是一个刚需,而在整个保养中,上门保养目前的占比非常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有非常多的人,愿意离开4S店,选择上门保养。

上门保养是不是真的不行了?

汽车后市场消费者大多为车主,因此年龄层次高于其他行业,29-50岁人群是汽车后市场主要消费群体,23-28岁人群的比例在逐年提高。

这其中的核心因素,不是价格,不是距离,而是服务。4S店的服务质量没有达到消费者预期,消费者一旦离开之后就不会再想回去,因此上门保养作为一个服务行业,是最难、最苦、最笨的,也一定是会盈利的。

其次,上门保养,是一个很好的汽车后市场入口,是刚需,有一定的技术含量,门槛又相对低。在这个入口背后,是打通汽车后市场的可能。

博湃当时对外宣称的月单量,其他所有上门保养品牌的单量加起来都没有它大,但整个汽车后市场目前还是有限的,按它的单量计算,好像4S店和汽修店都已经被干掉了,所以大家才会有种“博湃倒了,是不是上门保养出问题”的感觉。

我们要注意,是不是它的数据有问题?当你真正去做一个互联网公司的时候,你听到或者对外讲的数据,其实都是有很大水分的。

那么,斑大人不禁要接着问了:

为什么明明是个可以赚钱的行当,而大家似乎都在亏损?

武卫强:上门保养这件事情可以赚钱,但确实是一个微利的行业。

目前,上门保养的消费习惯还未养成,服务人群是有限的,因此就涉及到一个单量和利润之间的平衡。

如果每个月做1000单业务,是可以养活自己也不亏钱的。但如果每个月想做到10000单业务,而且同一个领域中不止一家想要达到10000单的话,这时候就可能要亏钱去做这件事情。

除了在追求单量方面之外,也可能亏损在广告方面,也可能亏损在传播方面,这要看各人的追求是什么,我们并不是很看重花钱来做流量和单量。

车女婿在2015年也是亏损的,但不是在市场、单量方面的亏损,而是在产品研发、业务拓展等方面的亏损。2014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做过财务规划,目前看来,亏损额度、单量水平、客单价格等都比较符合预期,2016年,我们要结束亏损达到盈利。

问题又来了:

博湃的倒下,是不是因为烧钱?

武卫强:烧钱这件事本身是没有错的,它只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一个商业手段,并不能以偏概全地否定这种模式。但如果把烧钱当成唯一的手段,就违背了商业规律。

互联网的模式是,把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烧钱作为一种手段,最终希望通过融资上市等资本运作的方式获得更大的收益。我此前也接触过博湃等同行业的创始人,他们的问题在于,他们刚开始对商业模式的理解和后来采取的做法,是有很大差异的,而这个差异一定程度上,是资本的推动造成的。

大鳄投资方进来之后,并不会关心公司短期内能够有多少的盈利,而是更希望能够创造一个奇迹,能够在资本市场博一个大的。在资本的推动下,大家开始拼命按照资本要求去做。因此博湃的这个结局,一定程度上,是资本推动的结果,其实团队本身是很优秀的。

当专业模式完全被资本所左右的时候,其实承担着巨大的风险,即使失败了很大程度上也是资本造成的结局。也没必要去羡慕成功者,很多公司拿不到这笔钱,也没办法去烧钱,只能按照既定模式,有理有节有度地去推广,最后反倒可能活下来,但并不代表,这样就是对的。

这个过程中,其实很难去平衡好。上门保养的这个赛道特别冷,并不像大家想象的这么热,2015年整个汽车后市场有六七十亿元的投入,但很少有资本进入上门保养领域,因为这个领域可讲的故事不多,所谓的商业模式,也没有太多的盈利点。

我只能说,要坚守一个一定时期的战略规划,坚持去做,不要被外界的事情所诱惑而发生偏离,如果发生了偏离一定要及时调整。这样,无论资本好还是坏,首先要保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才是最关键的。

最后的问题是,车女婿惧怕资本寒冬吗?

寒冬凛冽,我们没有融资的迫切心,我们不慌

武卫强:2015年,资本寒冬到来了,反倒会给创业者更多的警示:我拿不拿钱,拿多少钱,要基于自己既定的长期战略规划,可能短时间内的成功,会导致自己在原有的规划中迷失,在资本并不如愿的时候就会兵败如山倒。

汽车后市场,单纯靠资本和流量是解决不了服务的,巨头有资本、有流量,博湃之前也有京东和易车导入的流量,其实可以看出:在汽车后市场,资本和流量不是唯一的指标。

汽车行业本身有自己的行业属性,有自己的技术门槛,涉及到冗长的产业链,这些特点决定了汽车后市场有一个时间周期,一旦做出来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行业。所以现在无论是投资方还是从业者,都还是有共同的观点:未来的巨型公司会在汽车后市场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