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苹果有什么?苹果支付生态系统

2015年,苹果公司展现了出色的赚钱能力,把竞争对手远远甩在后面,为2016年新的竞争争取了先机。但是如果苹果公司还想继续保持其品牌竞争力,其生态系统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就需要得到巩固或者提高。

苹果公司2015年的硬件产品——苹果支付

Tim Cook把2015年称为苹果支付年。苹果支付发展得很成功,也很顺利;而作为苹果公司第一个自己的应用程序,干净、近乎完美、无瑕疵的界面操作,用起来更是得心应手。

苹果支付面临的最大诟病可能就是大家经常说的商户的接受度了。虽然许多连锁店已经安装了新型信用卡“芯针”终端机,也装上了苹果支付需要的NFC,但是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商户既没有芯针也没有NFC。

而随着这美国考虑到磁卡终端易于受骗的特性而新增的芯针强制法律法规,这一切都将改变。磁卡终端能够在用户刷卡支付或者使用ATM机时,轻易地被一种叫“分离器”的窥测设备神不知鬼不觉地盗取信用卡数据。

近期大量报道称,许多商户都在其刷卡机终端上发现了这种窥测设备,包括这个月初发生在加利福尼亚和科罗拉多食品杂货店事件,以及年初时波及全国范围的Michaels手工艺品店事件。

刷卡机时来自上世纪中叶的一项技术,它将用户的姓名、账号以及终止日期都译成代码加载在卡片条形码上,没有任何加密术,这就使得黑客能够非常轻易地在交易过程中盗取相关信息。

零售商(Target是其中困在数据外泄困境中的显著例子)已经开始改变刷卡方式,要求用户用芯针读卡而不是刷卡了。

苹果支付不仅采用加密的NFC(这使得黑客从基础设备中窃取不到有用数据),还保证提供给商户的是一次性代码而不是持卡人的完整卡号(完整卡号能够被知道密码的人重复利用)。对某些商户来说,苹果支付这一方便快捷的优点也因为额外的要求提供PIN密码或签署收据而不是那么被接受。这就说到了零售商们竞相争取的NFC的新颖性了。

然而2015苹果支付的横空出世恰到好处地迎合了广泛发展起来的芯针技术。不仅是芯针推动了EMV“推”卡、iPhone 6和6s搭载NFC交易系统的被接受度,更是EMV在美国奇特复杂的喜好基础上打开了一条路,推动苹果支付的巨大成功。

芯针卡已经在欧洲风行了超过15年——带来了既快速又便捷的支付体验,而由于某些原因,美国类似的EMV卡需要插入特定设备停留几秒钟。这也是Target作为EMV刷卡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而随着更多的零售商开始接受EMV刷卡,供应商也在终端机上贴出提示,提醒人们在信号指示之前不要拔出卡。

这就使得EMV卡用户在完成这一耗时又繁琐的交易过程中会把卡长期暴露在外面,附近的人能轻易捕获印在卡上的卡号,这就跟磁卡信息被盗是一个原理。

除非用卡方式固定,否则用户对EMV卡的使用体验就是不方便,这就为以方便快捷的支付方式为主打的苹果支付提供了机会——而没有美国长期存在的磁卡信息被盗的危险。

在苹果支付的推出下,苹果公司能够改进什么?首先,苹果公司能够加快个人支付,也许像传言那样通过短信操作。但是也不需要太快,苹果公司应该有足够的细致以保证诈骗和垃圾邮件的过滤。跟其他智能机公司不同,苹果公司拥有广泛使用的自主安全短信系统,这就使得当其投入个人支付时显得更简单。

其次,苹果公司应该考虑扩大其IOS支付市场。该公司在10年前推出了Easy Pay设备,开创了支付业员工跟客户直接交流省去收银机这一媒介的先河。

苹果公司需要将这一技术经验推广开来,不仅仅在其自营商店里进行,也要跟诸如Square的合作商合作,或者将iPhone、iPad touch、配件商业化来支持销售点。

Target是众多商店中独自来做这件事的公司。Target的零售员工用iPad管理,用IOS相关软件做事,非常方便,也用IOS系统软件追踪售后、定价、客服,同时也用iPad展示注册礼品。

苹果公司跟IBM的合作针对优化手机等移动式零售商,意欲开创新的商业方式,针对了包括Express Pay软件式的销售,Order Commit、Dynamic Buy软件式的商户买家,以及Pick、Pack软件式的仓库管理。

如果苹果公司在2016年真的专注在其系统体上,高价卖出硬件不是问题。而如果没有,也将打开竞争商们提供更便宜差异化更小的产品可能。

JPM编译自
Apple Insider, What`s Next for Apple in 2016: a Focus on HomeKit, Apple Pay&Maps Ecosystems, by Daniel Eran Dil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