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及互联网金融,如果你的脑海中还充斥着“刻板、无趣、晦涩难懂、高深”等字眼,那么亲,你该多读书了!
2014年以来,互联网金融以海啸之势席卷整个中国,让投资理财接上了地气,极大地激发了大众理财的热情,并从方方面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理财方式。甚至可以说,互联网金融重新定义“金融”一词。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普及,它早已摘掉了传统金融“高大上”的外衣,拒绝“高冷”范儿,而拥有地推大军的互联网金融,使它更具人间烟火味。
打破 “高富帅专属”怪圈互联网金融让理财变得so easy
今年初,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度发声,明确提到“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和“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让备受争议的互联网金融忽如一夜春风来,在“互联网+”风起云涌之下,其业务形态也涌现出更多玩法。
虽然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理财市场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但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创新的重要形式,为老百姓提供了低门槛的投资理财渠道,有效缓解了中小微企业面临的资金难题。而互联网金融更具凸显其价值的普惠性特征,不仅让不同地域的人们有了相同的理财机会,更让不同财富数量的人们有了平等的理财地位。
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原本“高高在上”的金融理财也多了点“人情味”。没有了过高的门槛、过于复杂的操作、过于难懂的信息,辅之其在理财渠道的扩展,互联网使得金融理财正在变成一种触手可及的服务,大量以往很难接触到理财服务的普通用户,通过网络、电视、平面、小卡片等多种渠道随时随地获取第一手投资信息,并逐渐成长为理财的主力人群。
少点大数据“忽悠” 行之有效的地推才是王道
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浪潮席卷而来,资本的不断涌入使得行业的竞争越发激烈。然而动辄万元、十万元甚至千万元的高昂获客成本,已是平台从业者急需解决的难题,他们也在迫切寻找最行之有效的推广方式。
想找到精确的目标客户?用大数据呀!想快速铺开产品线?用大数据呀!一提到行之有效的推广方式,除了传统的烧钱打广告,定会有人联想到当下最时髦的大数据。的确,在很多人眼中,手段很先进、成果很强大的大数据,再被冠以互联网金融的名义,这未来能有多大的蓝海,光想想就有点小激动呢……
而对传统的地推方式反而嗤之以鼻,插小卡片、挂横幅……这风里来雨里去的“地推糙汉”形象,怎么能跟坐在办公大楼内光鲜亮丽的白领印象画上等号呢?
但各位,我们冷静下来仔细分析一下,传统金融行业天生拥有大数据的优势这一点毋庸置疑,但用在这样一个才刚刚经历萌芽、摸索期的新兴产物,就未必恰当。纵观整个行业,除阿里之外,大部分互联网金融企业体量尚小,用户规模和交易额与传统金融业差距较大,更无力承担大数据背后大量的成本费用。再者而言,就算是阿里,它的背后也是有着被称为“中国供应商铁军”的地推大军的强大支撑。
总而言之一句话,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金融时代还远远没有到来,实打实的地推才是当下互联网金融推广最行之有效的手段。
地推 让互联网金融品牌更显温度与价值
在“互联网+”时代,只要你有梦和敢做梦的资本,想要一战成名并非传说而已,但火过一把之后,唯有通过踏踏实实的推广来获取用户,才是长久之道。
为了以最快的速度打开市场、连接用户群,互联网金融平台纷纷把触角从线上世界伸向了线下世界,且不约而同的都组建自己的线下团队来发展“地面业务”,这些线下团队的成员就是咱们俗称的“地推”。
那一定会有人诧异,人力、物力、交通……跟打广告相比,地推成本也未见得不低呀,况且在网络渠道如此发达的今天,为何还要选择地推这条路?答案就简单粗暴二字:有效!
有不少人做金融都喜欢把自己放在较高的位置,高处或许看到的多知道的多,但未必事事都能看的清晰,比如互联网金融!虽然互联网金融在国内已呈风生水起之势,但未必每一个老百姓都能接受、消化这样的理财模式。
地推是最接地气的方式,直接接触、面对的就是平台用户,为他们答疑解惑、推广产品、宣传品牌,只有通过最直接的交流、最真诚的互动,才能更有效的留住他们!但也要切记,地推虽好用,但不是万能的,推广的效果来自于一种合力,因此在地推的同时,也需要做到多管齐下。
当我们在惊叹一个平台短短几年却有着数百亿交易额的同时,这背后是几万名一线业务人员的默默支持与付出;当在我们享受互联网金融带来的理财快捷、便利的同时,请不要忘记还有“地推”这样一群草根兄弟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