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死去的油通、佳油宝之外,北有车到加油和微车,南有易加油和喂车车,“互联网+加油”领域没了去年8、9月份的热钱烘托,想要成为两桶油之外的第三桶油,回归理性寻找正确的盈利模式是必须的。

通往第三桶油的出路何在?

中国11.8万座加油站,其中主营加油站中中石化有3万座、中石油有2万座,势力分散的民营加油站有6万座。尽管民营加油站占据了加油的半壁江山,但其仅占市场总销售额的24%。加油是一个大市场,却不是一个垄断性的市场,因此大到阿里、微信,小到创业企业都试图整合这些分散的力量,想要成为继两桶油之外的第三桶油。

据亿欧网了解,除了死去的油通、佳油宝之外,北有车到加油和微车,南有易加油和喂车车。当然还有更多,但这里只提这几家,原因除了他们做得比较大之外,其存在着共性,值得我们深讨——三个共同点以及两个方向。

三个共同点和两个方向的加油模式

三个共同点:帮助车主寻找最近最优惠的加油站,同时提供各种主流的移动支付方式,并以优惠补贴方式吸引用户,如注册送代金券、充值送高额补贴等。

两个方向:预充值加油模式以及其他的。

对预加油模式避之不及?

油通的死去除了让消费者利益受损、让资本急于抽身,更是让创业者面面相觑,急于撇清自己和预充值加油模式的瓜葛——闻得“油通倒闭,老板跑路”的消息,据亿欧网了解,车到加油停止了预充值加油板块,喂车车间接发文怒斥媒体将自己归为预充值一类,易加油因为某网站将自己归为预充值一栏也在找人进行修改……

这里需要理清两个概念,预充值加油没有问题,但是以圈钱为目的、以预充值为核心的商业模式才是有问题的。随着这种模式被否定,投资人收起去年9月份的烧钱热劲,交叉双手观望市场发展,而彼时创业者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的加勒个油的O2O模式,究竟是否还有出路?此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互联网+加油”存在着BUG

首先给予车主优惠即第三方平台在烧钱打补贴,如果盈利模式尚且不清楚,就等同于在引火自焚,下场详见油通;再者对于“寻找”这一动作,亿欧网表示质疑,对于大多数用户——上班族来说,过着家和办公室之间两点一线的生活,何时没油去哪加油都是轻车熟路的事情,犯不着加油APP的告知,即使APP推荐了价格最便宜的油站,也难以让车主驱车往远处跑,除了被超低价格吸引,而这又会误入烧钱陷阱;最后就是导航对于偏僻的民营加油站来说并不好用。

加油站的位置决定了其价值,主营加油站占据了核心位置,具备高流量,而民营油站尽管占据半壁江山的数量优势,但是没有地段优势之外还分布无序,难以形成品牌效应,并且因缺乏系统管理,其服务和油品均无法得到保证。

而对于第三方加油平台试图整合导流车主到平台上来,获取大数据进行用户画像,再进行精准营销的手段,亿欧网也表示质疑,未来是DT时代,油站对于用户数据不揣着掖着还拱手让出,总之这不正常。如果说加油APP和油站交换用户数据是因为其真能带来一些用户的话,单就其目前的补贴模式,培养出来的僵尸粉会随着补贴的逝去而陆陆续续掉队。

通往第三桶油的出路何在?

归根结底,做好服务才是本质,戳对痛点才是王道,而烧钱要基于正确的盈利模式之上,毕竟像车到加油这样已经融了三轮钱的企业,下一轮融钱是要给资本方看营收数据才有说服力的。易加油近期拿下5000万元A+轮,其创始人兼CEO苏曦对亿欧网独家透漏其拿钱的原因是“不烧钱,凭借‘两个拳头一根杠杆’的打法已经产生收入,很快就要盈利了”。喂车车更是从一开始就号召不烧钱的平台,起初帮助建立起智慧油站,除了设备上还有APP上非油品的促销,凭此置换了油站的佣金,但后来因为周围环境烧钱环境的影响,8月份停止了佣金的收取,目前融到A轮,网上爆其估值已达3亿元。

对于第三方加油按平台来说找准突破口整合低流量、分散的民营油站,帮助其做市场营销,给油站导流,让其形成网络,建立品牌从而形成规模效应,改变两方称霸的局面到三足鼎立,愿景很美好得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