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到底该不该投“亏钱的独角兽公司”

最近一年以来,互联网金融领域涌现出不少独角兽公司,估值都高得令人咂舌。比如,估值超过450亿美金的蚂蚁金服、466亿人民币的京东金融、185亿美金的陆金所等等,不胜枚举。估值高也就高了,问题是,这些独角兽公司还不赚钱。就拿上面三个独角兽公司来说,除蚂蚁金服以外,另外两家都处于亏损的状态。

那么,问题来了。投资人到底该不该投这些亏钱的独角兽公司呢?

有人认为,传统金融企业更加靠谱,因为收入、利润、规模摆在桌面上,看得见、摸得着。参照二级市场的市盈率,再打个折扣,一级市场的估值水平也就差不多了。而亏钱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显然不适用市盈率法,动辄高得令人咂舌的估值,简直就是市梦率!另一些人则认为,传统企业属于明日黄花,成长性堪忧,想象空间不大,甚至未来很容易被颠覆,不具备投资价值。

潮流来了,人云亦云地跟风投资,无异于海中裸泳,风险极高。而一味抵制潮流的行为,也并不值得称颂。问题的关键在于,潮流中不应舍弃自己的独立思考。我认为,应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判断亏钱的独角兽公司是否值得投资。

首先,与农民饲养奶牛看重的是奶牛能够持续性地产出高质量牛奶,并且产奶量具有不断提高的潜力一样,PE之所以决定是否投资某企业,主要看重的是被投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以及未来增长潜力。因此,判断亏钱的独角兽公司是否值得投资,我们首先应该回归被投企业的商业本质。说白了,企业的本质是追求利润的。如果目标公司仅仅依靠不断地融资、烧钱,来支撑高昂的揽客成本,那么,伴随着指数级增长的用户,随之而来的是同样指数级增长的成本。一旦融资失败,用户如果还没形成对平台的粘性,那么,结局可想而知。一个广为人知的案例就是几年前的“千团大战”。当年,很多团购网站在早期发展阶段,单纯依靠低价策略,快速聚集了大量的用户。然而,当后期无钱可烧时,用户迅速迁徙到其他价格更低的平台,毫无粘性可言。可见,互联网公司的流量和用户数固然重要,更为关键的则是,降低对同质化竞争下的低价策略的依赖,凭借产品本身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客户留存率及客户粘性。

其次,我们来比较一下至今仍然亏损的Airbnb与全球连锁酒店巨头——万豪酒店的价值,这两家公司都在为人们解决旅行途中的住宿问题。但是,2015年尚未上市的Airbnb,在一级市场上的估值就已经高达240亿美金,这比业务遍及美国及其它67个国家和地区,管理超过3,000家酒店,全球首屈一指的酒店管理公司——万豪国际集团市值还要高!接下来,我们再比较一下传统媒体《纽约时报》与新媒体推特的价值。2013年,推特上市伊始,估值就是《纽约时报》的12倍以上,高达40亿美金。同期,《纽约时报》的净利润为数亿美金,而推特仍处于亏损阶段。

如何看待这两个案例?我认为,第一则案例属于“非理性繁荣”导致的资产价格虚高,说白了,就是市场存在泡沫。原因很简单,人们的公务出行仍旧需要实体酒店,万豪集团的市场需求仍旧强劲,这不是互联网渠道能够彻底颠覆的。而第二则案例则完全不同,特别是从现在这个时点来看,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颠覆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纽约时报》当下的收入或许不菲,但其收入增长并不可持续,甚至现金流在未来几年内会逐渐减少。而推特一类的互联网科技公司通常在最初的几年内,因为研发投入、市场拓展费用较高会面临亏损。这类公司一旦研发出具有一定科技价值的产品,特别是一旦拥有某项专利技术,形成一定的竞争壁垒后,未来一定会迎来高速发展阶段。

另一个有趣的例子出自《穷爸爸富爸爸》,讲的是在同一个村子,人们为解决喝水问题,有人选择挑水,有人选择修管道。前期,自然是挑水的人赚取稳定的收益,现金流为正;而修管道的人则需要支付高额的前期成本,最初现金流为负;然而,一旦管道修好,自来水源源不断地供应后,挑水人的商业模式也就被彻底颠覆了。

可见,盈利企业未必都能投,亏损企业未必全不投。投资需要顺“势”而为,这里讲得“势”是指对市场发展趋势的判断。一个夕阳行业中的赚钱公司,与一个朝阳行业中的亏损企业相比,自然是后者更有价值。因为投资投的是未来,企业今天的价值,取决于其未来能创造利润的总和。

最后,资本是逐利的,借用华尔街投资的一句经典名言——“Buy on main street, sell on wall street”,翻译过来就是“购之于僻壤,售之于都会”。说白了,就是存在溢价空间,投资人可以通过“低买高卖”实现投资收益。同样的道理,判断一个独角兽公司是否能够投资,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无非就是未来市场对这个公司给出的估值水平,是否能够高于你前期的投资成本。当然,考虑到我国资本市场的特殊性,特别是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仅仅市值高还不成,还得有交易。说白了,有价无市并没有意义,要想实现投资收益,还得看有没有人愿意做“接盘侠”。有价值的标的,自然会受到资本的追捧;没价值的,难免成为烫手的山芋,砸到手里了。

考虑到未来注册制以及战略新兴板的推出,伴随二级市场股票供应量持续增加,一、二级市场的溢价空间将会进一步缩小,并不排除一、二级市场出现价格倒挂的现象。到那时,上市并不等于风险释放,市场将更加考验投资人“低买高卖”的投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