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目前已经拿到了当局在中国两个县城的无人机送货批文,目前正在举办无人机送货测试,我们祈望接下来天天能用无人机为40万个村落送货,如许可以大幅度地低落我们进村的物流资源。”——刘强东。

无人机给40万村庄送货?!京东的吹牛营销实在高明!

3月2日,刘强东在2015年第四季度电话分析师会议上透露京东下一步动作,京东目前正在测试无人机送货,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实现向40万个村庄提供无人机送货。

无人机给40万村庄送货?!京东的吹牛营销实在高明!

众所周知,由于无人机能够降低配送成本、解决偏远地区的配送难题,一些物流等企业在无人机配送方面都投入了很大精力和热情。但是,去年亏损94亿元的京东的此番“壮举”着实“震惊”了整个业界,一开口就用无人机来覆盖40万个村,中国的村庄都快不够用了!

首先,净利润一如既往的亏损

对于京东此次举动,且不说可执行性的问题,先看京东商城发布的2015年财报。不出所料,京东在2015年继续了营收快速增长的势头。与此同时,净利润的亏损也大幅度增加。

京东2015年度的亏损主要源自对拍拍网的减值,同时,员工股权激励费用以及与腾讯战略合作及收购腾讯部分资产与业务产生的相关无形资产摊销费用也被计为亏损。(腾讯狠狠赚了一笔,背个锅算个啥?)

事实证明,当年腾讯京东的所谓“电商业务合作”,最终以腾讯赚翻、京东买单而告终。

其次,实现无人机送货的客观条件

“做到这一点,标志着京东商城在过去十几年的区域扩张投资基本上完成了。接下来,我们的目标是在已经进入的区域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作出大量创新。”刘强东称。

创新是必须的,但限制同样是很多的。出于安全考虑,各国政府对无人飞行器的管控越来越严格;无人机送货的荷重、续航、克服环境及天气状况影响等问题也尚未得到完美解决。但老刘的风格就是“先吹出来再说”。

l 地域等自然条件

如果把无人机作为快递员的辅助工具,那么其使用将受到很大限制。单人操作的无人机,需要克服地形、风力、送货量等种种限制,考虑到客户对于自行分拣的厌恶,基本上一次只适合运送一件快递。

同时,无人机送货时,风不能太大、两边的树不能太高,飞行半径需要限制以便多次配送,快递员和无人机以及收货人之间的视野最好不要有障碍……简而言之,过于复杂的地形诸如山区、林区、谷地等对无人机及其操控者来说同样难以克服,而一般的地形条件则很容易被村级公路连通。

l 快递员、货物重量及锂电池

作为快递行业热炒了许久的概念,无人机送货长期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状态,仅有的几期案例中不乏公关表演的成分:“快递员骑电瓶车到客户楼下,将货物挂在无人机上,喊客户下楼,面对面操控无人机将快递送到客户手上。”别笑,这样的事情真实发生过。

麻烦的不仅是这些。对于快递员来说,在需要配送的货物之外,还要背着一台无人机出行,额外的重量既加重了负担,也变相减少了快递员的收入。

另外就是送货量,考虑到客户对于自行分拣的厌恶,基本上一次只适合运送一件快递。其中锂电池的重量和电量有一个最佳平衡点,偏离这个点就不划算。

l 批文的覆盖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40万条村,按照当前的行政区划,大约是一千个县左右——相当于11个湖南省的行政建制。这也就意味着,40万村庄的宏愿,至少需要覆盖大半个中国。而京东目前拿到的批文的覆盖范围呢?

最后,京东是否可构建出一条无人机的配送线路

如果要实现这一点,首先需要对无人机进行编程,为其预设线路、加载导航、定位及通信系统,加强地形匹配和外部环境感应功能,使其能够自行适应线路上的环境变化,自动躲开树木、河流、岩石、建筑乃至丘陵山脉。

此外,需要建立专门的无人机指挥中心,实现对无人机的定位和导航以及全程监控,需要对无人机的航线做好实现规划以及临时调整预案,计算好每一台无人机的“班次”,实际上,这相当于一个小型的机场和地面指挥中心,甚至要求其具备数据链的传输能力——最后这一点,是解放军正在全力推进的工程。

如果实现这一点,那么无人机送货无疑将真正成为物流领域机器人的先行者。

目前,放眼全球,除了实验性质的亚马逊,具备操控无人机,到达指定地点,实施准确投放并返航,全程数据链通无延时无障碍的,只能想到一家最完美的——在电影之中,并且还是科幻片。

其本质来说,对于京东来说,乡村布局真正重要的意义是其渠道,通过乡村推广,将广阔农村划入其市场版图,至于无人机送货,只是拿来做噱头罢了。配送这事儿,完全取决于市场的开拓程度和人力成本。

总之,刘强东的真正意图,是眼瞅着40万村庄而已,至于无人机那不过是刘强东在媒体前面再吹一会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