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展没有了车模,能靠概念生存吗?

北京车展火热进行,但与往年不同,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车模不再是热门话题,汽车与互联网的结合被热炒,加上正在进行的GMIC大会,互联网+汽车的风头正盛。

互联网这些年的发展非常快,物联网技术也得到了真真切切的进步,加上无人驾驶技术被大众接受,汽车的新时代正在到来。可是,事实果真如此乐观吗?

看看中国的汽车销量和保有量巨大,虽然已经是世界第一,可高处不胜寒,整个汽车行业的增速下降甚至有所回落早已经发生,到处的堵车更是让驾驶成为了高成本的生活方式,更为严重的是,中国经济大环境造成的环保需求与拉动经济之间的矛盾,汽车行业首当其冲。

很多人看好新能源车,特别是电动汽车。不过,电动汽车真的可能降低环境污染吗?可能未必。不管是汽车燃料用油还是天然气,或者是电池,都在消耗能源,转化率高低之外,谁也不能摆脱对环境的污染。所谓的新能源车降低的只是汽车使用地,或者是大城市的环境污染程度,而这种污染却转嫁给了电力生产地区及电池回收场地。大城市的热衷电动汽车,实质上是一种环境污染的转移,并非是环保之道。

同理,车模本无罪,再漂亮的车模也都是养眼的,即便有些暴露,也都是在世俗的眼光中,如果我们将目光多对准汽车,车模怎么会喧宾夺主?取消车模,或者规定车模的着装长短,可能让车展人流减少一点之外,不会对汽车行业和人们的欲望造成哪怕一点点的损失。

不管是被镜头对准车模,还是车展上取消车模,都根本不是问题的核心,也从来不是车展的主题。媒体因为吸引眼球的需要,过多的报道车模,那些厂商也为了吸引媒体的眼光,所以才让车模越来越暴露。说到底,车模问题只是整个社会追求眼球经济的缩影,并非是车展的呈现。

中国的汽车使用正在进入平常期,人们会用更平和的眼光看待开车这样的事情,拥有一辆汽车甚至豪车,都不会被认为事关体面,开车只是出行的一种方式。在欧洲,很多人说起,一些人经常野蛮停车,甚至用车头将前面的汽车向前顶,从而给自己腾出一个车的位置。如果是在中国,这种行为肯定会被“爱车”的主人咒骂,可在将汽车只是视为简单工具的人们眼中,这种行为可能已经司空见惯。

随着时代的进步,拥有汽车的人越来越多,开汽油车还是电力车,车展上有车模或者无车模,买车开车或者自行车地铁,都会变成平常的事情,不会再引起我们的注意,那时候的汽车消费才是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也才是中国汽车工业正常化的标志。

如今,没有了车模,厂商就请来明星捧场,目的还是要吸引媒体的眼球,政府鼓励新能源车,大大小小的车厂就生产电力车,也不管实际社会接受程度与可用性,这样的车展,仍然是不正常的车展,只是一次炫富的舞台,也是厂商斗嘴的阵地而已。

中国的汽车工业走过了浑浑噩噩的三十年,市场换技术变成了一场梦,如今想从头再来都不可能,眼看着高铁、大飞机的崛起,整个汽车行业依旧挣扎在品牌建设的边缘,如此背景下的车展除了用车模来吸引公众之外,还能靠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