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10亿美元投资滴滴 横插一脚打的是什么算盘?   

对于外卖行业和出行行业来说,烧钱已经成为一个行业普遍的代名词了,背后隐含的逻辑就是改变消费者的习惯,从而寻找最合适的商业模式。但是时至今日,已然不知不觉的走过了好几年,虽然在强大的资本推动下,行业整合与“势力范围”被“清晰”的划分出来了。但是对于背后的这一套逻辑仍然没能走的通。

近期,滴滴的新一轮融资方案已经披露,据对外宣布的消息来看,目前滴滴获得了苹果10亿美元的投资。至于合作形式和占股比例则没有透漏,并且只给出了一个笼统的说法即:Apple与腾讯、阿里巴巴等重要伙伴一起助力滴滴为广大中国车主与乘客打造数据驱动的移动出行平台。

撇开苹果的影响力去谈这次融资的事情,从滴滴本身来看,尽管滴滴对外一直声称有近30亿美元的现金作为后盾,但是从市场角度来说,滴滴似乎一直没有停止融资的步伐。这从侧面反映出了一个问题。即滴滴不管账面上趴了多少现金,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其依然面临着较大的资金压力。

关于这点滴滴本身其实不具备话语权,为什么呢?滴滴目前的模式就是融资+补贴的方式,尽管中国用车市场滴滴已经成为为数不多的“霸主”之一了,而且这点对于其他竞争对手来说碾压力也基本处于行业的一个最强状态。但是本身对于这种模式来讲“硬伤”还是不得不重视的。

从市场份额来看。目前滴滴已经有足够笑傲行业的用户基础。但是随着体量越来越大,那么对于融资的问题也就会越来越凸显。按照一月份Uber CEO卡拉尼克曾在中国市场对媒体提及滴滴的补贴数字来看(姑且不论真假),他称滴滴每星期对于司机的补贴金额在7000万美元到8000万美元左右,这就意味着滴滴每年的补贴份额在33亿美元至38亿美元之间。由此可见滴滴的对于资金的需求压力其实还是蛮大的。

按照滴滴程维的说法,未来滴滴还要继续补贴。那么就算上述Uber CEO说法夸张,我们将其的估价进行砍半,滴滴的压力也是很大的。众所周知,资本是逐利的,这点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改变的,那么目前(苹果投资前)的估值为240亿美元,那么之后能投资这样公司的投资机构将会越来越少,而且滴滴本身盈利模式现在又不是很完善,对于它本身来讲,目前支撑就是不断的进行融资,未来到底该怎么走?

笔者认为,苹果他们进行投资,并不是没有考量的,只是这种补贴后时代的模式着实已经开始引起了一些问题和思考。不见得每一个人都看好的项目就是好项目,也不见得每一个明星公司投资的项目都能成功。对于企业来说,活得久比做大成长快其实更重要。

目前外卖和出行不断的进行补贴,其实早已经改变了众多用户的习惯,只是用户还没有习惯没有补贴之后的生态。未来或许能从逐步的缩小补贴范围中获得盈利,但是基于这样的习惯去赚未来的预期难说好或者不好,这只能交由市场去考量。

但是笔者从客观的角度来讲,按照目前纵横交错的资本对于这些市场和行业的投资来说,巨头们其实已经到了用脚投票的阶段了,即就是“在目前还有钱的情况下,宁可错投一千,不可放过一个。”因为这或许可以找到未来自己企业“续命”的方式。我想这才是巨头所打的算盘。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源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