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林立,道路通畅,水清树绿,场馆开放,教育区、商业区、休闲区、生活区等配套设施相继完善,如今的佛山新城,已经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气息,成为佛山市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张新名片。6月30日至7月3日,2016中德对话论坛将在佛山新城的中德工业服务区内举行,佛山也将成为继上海、成都之后,国内第三个吸引中德对话论坛落地的城市。记者了解到,作为中德对话论坛的举办地,佛山新城自成立以来一直为中德合作打造高水准的服务平台。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佛山供电局不仅从零开始做起,勇当拓荒牛,在新城建起一张电力大网,更在过去的13年里,时刻担当着供电服务的守护者。

十年前只是一片“白地”

回溯至10年前,佛山供电局员工江宇超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时,除了世纪莲体育中心、新闻中心几个在建的建筑外,佛山新城在他看来几乎就是“一片白地”。

据江宇超回忆,在2006年的省运会举办的前夕,佛山新城迎来了建设的第一波高潮,和江宇超一批的供电员工,成为了这轮竞赛建设中的急先锋。为了更好地完成新城的建设要求,佛山供电局对佛山新城供电进行全面规划和建设,在东平河南岸佛山新城体育中心附近,启动了总投资8213万元的110千伏东平输变电工程,先后完成了220千伏电网完善和110千伏电网布点的建设工作,在新闻中心、世纪莲等重点区域范围内布置了4个开关房,搭建了稳定可靠的10千伏配电网络,为佛山新城后来的新增用电和安全供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佛山供电局的工作人员)

  “当年开工时正好是6至10月份,正是天气最热的时候,施工现场又不透风,连电风扇都没有,我们一走进去没多久衣服就全湿透了。”江宇超告诉记者,由于建设时间紧,任务重,电网建设要与其他工程交叉同时进行。“只要场地允许,我们就马上进去施工,经常会调试到深夜。”江宇超补充说,“正常这些项目建设需要3个月的时间,但当时工期非常紧,其中世纪莲的建设任务最为紧张。后来我们就加派人手,加班加点,仅用了一半的时间就完成了电力建设。”

 

 

佛山新城如今已成为佛山一张名片

电网织起新城发展蓝图

而在2010年后,根据“十二五”的建设和发展要求,佛山新城担起了探索城市建设新模式的责任。为了将佛山新城建成国家智能城市样板区,展现佛山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大城市形象,佛山供电局做了充分的规划和部署,发起第二波建设浪潮用先进可靠的电网编织起了佛山新城的美丽蓝图。

“与2006年不同的是,在“十二五”期间的建设浪潮中,我们将电力服务覆盖进佛山新城每一处新建的住宅小区、商业广场以及文化MALL等。并且按照“N-1”的标准全部采用双电源供电,大大提升供电的可靠性。”江宇超告诉记者,通过不断加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佛山供电局已建成一个适度超前、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供电网络。“我们采用了高标准的供电设备,能耗更低,电源布点和线行更加优化,足以满足佛山新城未来十余年建设发展的需求。”

 

 

佛山新城的崛起凝聚着一批供电人的心血

当记者问到江宇超建设过程中是否遇到了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时,他笑着回答道:“没有克服不了的难题,一定要按时把工作完成”。13后的佛山新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江宇超参与并见证着佛山新城的变迁之路,这种变化让他难以想象。江宇超说:“以后回想起来,佛山新城也凝聚着供电部门的一份力量,我们也有出一份力。”

根据佛山新城电力专项规划,未来在佛山新城中有苏宁广场、佛山企业家大厦等大型项目的建设,预计“十三五”末期负荷超过40万千瓦,远景年更是能达到70万千瓦。为了满足佛山新城负荷高速发展的需求,规划在该区域中建设220千伏新城站、110千伏谭洲站等输变电工程,同时利用现有的110千伏道教站和东平站,完善佛山新城的配电网网架,保证用户的供电可靠性。(通讯员 赵艳 沈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