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企业已经全面入侵硬件,做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等等已经不再稀奇,下一步,造车是所有企业的发展方向。互联网汽车将成为大型科技公司的标配,开着自家的车唱着自家的歌,互联网企业正在上路。

造车容易不?也许很容易,毕竟汽车企业很多,如果财大气粗的收购过来,贴上自己我牌子,这对很多互联网土豪不是什么难事。

当然,还有更容易的方式,用PPT来造车。不到500天,一家白手起家的公司就造出了汽车,后来被大家嘲笑成PPPT汽车,事实也证明,发布之后500天,汽车也没能上市。

PPT造车也不是失败,即便没量产,甚至没能真正开到路上,可只要投资人认可,凭借一个好故事就可以获得以亿计的融资,至少创业者没有失败。

这两年,之所以互联网公司造车有点雷声大雨点小,主要原因是造车不如造手机来得容易。毕竟,汽车个头大、零件多、工艺复杂、安全标准高,有着较高的技术壁垒和行业门槛,互联网公司以轻为竞争力,面对大而极重的汽车市场,多数都力不从心。

当然了,虽说互联网公司个个都好像不差钱的主,可汽车生产上,不管是研发、配套供应还是建厂、测试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些钱还可能非常容易的打了水漂,入行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大家也就变得小心起来。

智能手机很容易上手,一个原因是单价不太高,消费者试试看看的心理也会让具有名气和品牌的互联网公司沾点光,由此打开市场。可是,汽车这东西关系身家性命,动辄数万数十万的资金消费,再有钱也需要三思而后行。互联网公司进军汽车行业肯定要慢慢来,而最好的途径实际上是改造现有的传统汽车厂商。

不管怎样讲,互联网企业已经开始将大笔的资金投入到了汽车相关产业的研发与建设中,这对传统的车企还是存在冲击,在逼迫传统汽车厂商加快转型的同时,也给这些汽车企业提供了机会,让他们享受到了互联网经济的巨大价值。

与手机不同,主要的汽车品牌都是自己生产的制造业企业,而手机企业却多是代工,一些空有资本或者连资本都没有的品牌企业要想造出车来,必须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或者与这些大型汽车企业合作,否则,根本就只能停留在PPT上。这样,互联网公司做汽车越多,这些生产厂家就月抢手,获得的收益也会更多。

最后,我们还是要提醒互联网企业,汽车单价高、周期长、用户决策慢,,互联网公司的概念玩法风险非常大,大笔的投入,超前的营销,一旦造成产品积压,库存就将成为任何资本都承受不了的坑。玩造车可以,先要学会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