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APP——积分换答案 知识交流更专业
在日常生活中,“被加群”已经成为不少职场人士的常态。手机被各种群聊刷屏已经屡见不鲜,微信等沟通工具带来便利的同时,同样存在使用困扰。
以某运营商家客开通项目微信群为例,562人里,有运营商领导、运营商员工、第三方运维人员、IT厂商四种角色。项目进展关键时刻,群里每天的消息可达到上千条。有时同时参与的项目不止有一个。面对不定时产生的各种消息,问题也随之而来。
被刷屏,效率低。不同角色想看的内容不一样,过多的消息没法提炼有效信息,感知差。
无积累,无经验。由于知识在群内无法沉淀积累,会出现重复提问,一线经验不能有效保留。
不可管,不可控。对于决策层来说,一个微信群并不能实现对项目的有效管理,考核更无从谈起。没有可灵活配置的升级机制,导致问题解决不可控。按县区市省自上而下解决问题的流程?没有。一小时后没人回答必须升级的问题,没有。微信交流全部为扁平化格局。
如何做到大浪淘沙,让各个角色各取所需,让沟通中产生的知识迅速沉淀,即用即取?浪潮针对运营商等行业客户,推出了以知识分享为核心的移动APP“问答”。
积分看答案 知识可变现
2016年,付费问答模式的出现让“知识销售变现”的时代悄然来临。一些以付费收听为主的APP突然间刷爆朋友圈,国民老公王思聪回答了32个问题,躺着收割了23.8万。大量明星和大V的参与,让这些平台迅速引爆。
“问答”APP,同样进行着知识变现。与付费问答不同,在“问答”里,是用户用积分进行交易。比如,一个人花5积分提问,回答者可获得5积分,当有同样需求的人看到问题后,对问题进行“偷听”,可将积分打赏给提问者和答主。
知识可积淀 问答更灵活
不同于以往付费APP,“问答”定位行业内中度和深度知识共享,将工作群体多角色的微信沟通转化到APP中,实现知识的沉淀和经验积累。比如,当家客开通项目这个微信群用户移至“问答”后,通过建立圈子完成群划分的功能,当一线人员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掏出手机打开“问答”,提问后被回答的问题就沉淀在“最新答”板块了,用户可以对问题和答案分别点赞,点赞的同时对于原始提问人和答主有积分奖励,点赞越多,排名越高。
对于运营商来说,类似代维人员等第三方的经验宝贵,但由于流动性和沟通局限性,无法实现经验保留。通过使用“问答”,每次项目在问答过程中都会产生知识沉淀,可以形成知识库,实现价值提取。
为了便于用户更好的回答问题,“问答”APP增加了知识的表达手段。回答问题时,可配套文字、语音、文档等多种形式。未来,还将把直播引入,实现大咖的直播在线解答。
大数据画像 让知识流通更顺畅
APP开放性强。圈子可由用户自己建立,后台根据大数据画像,对问题和圈子归类定义。虽然不同人使用,但每个人根据圈子,粉丝的不同,都有自己的个性页面。榜单功能可按照用户、问题、圈子的热度进行排行。
用户可以自己定义提问分值,根据积分进行升级,积分一定数量后,可以到商城兑换奖品,同时,自己的级别也不断上升,任何人都可以根据分数的多少成为行业大V。
这样的方式,在工作中既解决了多种类型知识的传递要求,同时,也获得了积分,实现了物质奖励。目前,浪潮“问答”APP已经率先在电信运营商进行推广,未来将陆续推广到多行业客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