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We living,以我之“技”,换你所“长”
不知不觉,2017已经过去四分之一,眼见着三月也要过半,你还记得跨年时许的新年愿望,和那一串长长的“to do list”吗?

我要坚持护肤和健身,新年要好身材和好皮肤;
我要学习PS和H5等计算机技能,成为羡煞旁人的自媒体达人;
我想完成一年读完30本书,旅行四个国家的目标,成为没有伪文艺包袱的真文青;
我得掌握一门新乐器和新语言,展现我工作能力之外的另一亮点;
……
各种信誓旦旦的目标,在绚烂新年烟花的映衬之下,显得无比振奋人心,却也随着时间的流逝,繁复的工作,复杂而功利的人际关系,以及自身日益渐长的惰性而显得多余而遥不可及。
当然,偶尔也会在看到别人的优秀时,默默地反问自己:我也有过这样的期许,为什么都消失无踪了呢?为什么我的生活,总是单被工作就填充地如此饱满而疲惫?不甘心。我也应该是不平凡的我。
试过小广告单上的培训机构,但本来就短暂的周末,实在不想再花半天的时间去学编程或PS;
也许网课确实节省了很多时间,但因为自身约束能力不够,效果也不明显;
也有人推荐过近来很火的技能交换平台和技能交换聚会,但有很多软技能也不是一次性获得的。
但是如果,如果这个可以交换技能的人就住在我的对门呢?又怎样去找到这样的人做邻居?

Weliving确实是个公寓没错,但它更可以被看作一种概念——定制为“我”,分享为“我们”。公寓不再仅仅是晚上睡觉的一张床,而是全天候、高自由的技能分享平台。
入住前的性格调查和住友匹配,为你定制你的专属技能交换住友。秀出你最拿手的技能,喊出你想要获得的技能,就那么简单。归纳之下,Weliving总体来说有以下优势:
1、公平交换技能,资源利用最大化
只要你的脑洞够大,分享的就不仅是空间,更是技能。找到一个技能对口的邻居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儿,但Weliving的平台能大大提高匹配的成功率。一旦匹配成功,就等于身边住了一位贴身导师。这样的学习过程毫无压力,与这位邻居的相处更是亦师亦友,既能学人所长,吸收他人之经验,又能通过教导他人,不断温习自己已有的能力,温故知新。
2、高自由度,强约束力
没人管,惰性强;管得严,压力大。这通常是职场中人的“通病”,平衡这二者的关键在于给予时间上的高自由度,和效率上的强约束力。简而言之,即为高效利用碎片时间。如果每天一起床就有一个热爱健身的住友,和你一起健身,并且在你坚持不住的时候给予鼓励和监督,是不是比独自赶跑体内的懒虫要有效得多?而你可以在晚饭过后给她来一节日语课,保证她下周去日本旅行的日常用语,而这一切都可以在穿着睡衣的情况下进行,是不是比坐在严肃的课堂上要有吸引力得多?
3、细节习惯的培养
学习技能为什么一定要住在一起?没错,学习“技能”本身并没有一定要住在一起的必要,但有很多人想要获得的不是一门硬技能,而是一些软附件,比如习惯、品味和爱好需要培养和熏陶,从而形成所谓的“气质”。一杯拉菲培养不出一个红酒专家,同样一节莫扎特欣赏课也无法迅速让你爱上交响乐,高雅艺术欣赏能力的获得,通常更注重日常的熏陶,不能急于求成。但是,Weliving可以为你想要的环境营造最佳的氛围:晚饭时打开黑胶片唱机,可以和做乐评人的住友讨论一下作曲者的想法与技巧;睡前一杯红酒时,可以和品酒师邻居浅浅地聊一聊西班牙酒庄历史和制酒用的木桶。
品味和习惯,就在这些碎片化的时间里,慢慢被滋养着生根发芽。
每个人心中都有那么一个“想成为的自己”。职能之外的附加值,更是成为让人眼前一亮的亮点。工作时间已然繁忙,居家时间的有效利用,成为快人一步,与众不同的先决条件。

Weliving是优帕克集团推出的创新型公寓项目,将会通过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平台,以生活为主,从人的个性化需求到各个维度的思考,帮助找到与你身体每一道纤维都合拍的住友,交换你一直梦想追求的技能。从住开始,改变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