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打假该宽容还是该打击?看看齐云山是怎么做的
滚动新闻
2018-07-18
“打假人”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职业,自1994年开始试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国内就已经出现了首批打假人,那时的打假人的确对净化市场、打击制假贩假有一定效果。而近年来,随着消费者维权意识的加强,对于假冒伪劣商品更多的消费者懂得了拿起法律武器进行维权,这时的“职业打假人”就不那么招人待见了,反而会占用过多的司法资源,无故浪费了许多真正想要维权的普通消费者的时间。如今,打假已经成了纯粹的牟利行为,有些打假人甚至会“索赔不退货”,如此一来不仅能获得一笔不菲的赔款,还可以将假货倒卖再赚一笔,如此做法对于净化市场有何益处?


如果你是商家,遇到这样的“打假人”会是怎样的一种态度?深恶痛绝?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他的投机取巧?还是趁此机会好好帮自己的品牌宣传一把?来看看齐云山是怎么做的吧。

其实,想要打击“打假人”这一畸形职业,最好的办法就是企业加强自律,政府加强监督,消费者加强意识,形成不制假不售假不买假的社会氛围,“打假人”自然就失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