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9日,黑龙江省桦川县东河乡种植的978亩旱稻开始收割。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彭国威和他的种植团队也在期待着旱稻的每亩产量。最终测产为每亩500公斤,这时的彭国威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1.jpg

 

彭国威说:旱香2号品种是他在河姆渡文化遗址考察过程中发现的原始稻类作物。通过遗传杂交与分子标记育种法相结合,精心选育而成的全新旱田主播的旱稻品种之一,它可以种植在缺乏灌溉条件下的旱地、山坡地,或春旱夏秋易涝的低洼地区种植,并且旱稻每亩地的用水量在280方水量左右,与普通的灌水稻800方至1200方的用水量相比,大大节约了水资源。旱稻的根系可达到50公分的深度,也起到了抗倒伏的作用。

2.jpg
3.jpg

此旱稻大米与普通大米从外表上看没有多大的区别,但旱稻大米的米粒修长,晶莹剔透,口感滑软,米香浓郁,剩饭不回生有嚼劲,蒸出的米饭色泽跟正常的水稻大米一样,但凉却后的旱稻大米的颜色呈微黄色,这就是它长在旱地里的原因。旱稻大米属暖性,常食用可驱胃寒、缓解胃痛、益健康的作用。

4.jpg
5.jpg

彭国威和他的团队,以研发新型旱田作物、绿色种植、节水、增收为目的,实现乡村振兴的总体规划为目标,培育旱田优质品种,助力农业种植转型奉献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