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小安山镇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立足实际,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对田、水、路、村庄等进行全要素综合整治,在启动安民山社区、新合社区、运河新村社区建设的基础上,启动“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土地占补平衡项目”、“安民山文旅开发项目”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项目”,加快推进全镇生态、农业、建设空间全域优化布局,逐步构建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中集聚、空间形态高效节约的土地利用新格局、优化生产力布局,不断助推镇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方案。该镇高度重视重点项目设计,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亲自参加项目初步设计审查会,成立“多线条”项目攻坚指挥部,确保设计方案达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标准。“安民山文旅开发项目”由南京金埔园林股份有限公司规划设计、“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土地占补平衡项目”“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项目”由镇政府与济宁市土地发展集团合作施工实施。所有初步设计方案完成后,及时在镇村公示,并与项目区干部群众对接,征求基层意见,确保设计方案接地气、切实可行。

早开工早建设,迅速掀起建设热潮。现代化农业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初期,即组织开展“百日大会战”行动,充分压实各参与建设单位的责任,树立“开工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理念,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上足机械、人力,土地平整、挖塘筑路、修整沟渠等任务齐头并进,迅速掀起项目建设热潮。全域土地占补平衡项目伊始,即组织镇村干部对相关林地、坑塘和荒片进行清障,对未利用的坑塘和低效利用土地进行开发,对污染耕地进行修复,并组织专班积极做好监督工作,确保该项目高标准实施,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解决社会经济发展用地需要。

强化项目管理,建立巡查调度机制。加强土地占补平衡项目、社区建设项目监管,全面实行“进度日报告、周巡查通报、半月现场调度”。项目施工单位每天报告人员、机械到位到岗情况和当天工程进度以及第二天施工计划。各项目建设指挥部,记录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形成巡查通报,并将巡查结果通报到建设施工方;每半个月召开一次工程建设现场调度会,采取“看一看、学一学、比一比”的方式,现场参观各项目施工现场,提出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鞭策落后,迎头赶上。

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安民乐业”景区建设。辖区内安民山山体基本呈圆形,海拔高度157.4米。2018年,投资5000余万元完成山体复绿项目,目前山体、山麓地带植被丰富,实现“绿水青山”全覆盖。将以“梁山归来·安民乐业”为目标愿景,以“塑山·悦水·归田·创艺·康居”为定位,将安民山作为生态修复核心区,构建矿坑公园,环山构建生态休闲景观环,串联城镇生活区、田园观光区,并与山体周边生态旅游区一体化发展,打造小安山生态旅游大景区。结合安民山村群众“上世纪建房台、抗洪涝,新时代下房台、进社区”的历史缩影,深度挖掘“凝聚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内涵,利用小安山镇职业中专建校伊始便筑垒高台,形成的独特的房台风貌,在保留上世纪古代建筑风貌的同时,修缮充实房台文化,编写房台故事,结合祝庄十八勇士、鹅鸭厂战斗遗址、青堌堆遗址等历史文化,建立全国首个房台文化展览馆,将抵御灾害,永不放弃的房台精神发展壮大,将红色基因赓续传承。

拓展投入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田建设。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抓手,融合土发集团投资资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抱团致富。计划在青堌堆、老王庄等村流转土地3000亩,创新创立“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农户以土地入股,打造“有地不种地,土地变股权,农民成股东,收益靠分红”的产业联合体。合作社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培育特色农产品,充分发挥土发集团资金资源优势,拓宽农产品产、储、运、销产业链条,积极打造电商产业平台,因地制宜建立农产品网络销售的运营服务体系和有效的支撑保障体系,大力开展乡村电子商务“启蒙运动”,加强专业技术培训,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优秀的电子商务人才,为全镇发展电子商务提供人才智力支撑,创建“安民山模式”,为农田设施持续长效运行、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收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