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农民群众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94个自然村全部制定符合实际的村规民约和自治章程,全力将村规民约当作农村党员群众、家家户户的“积分管理细则”,通过强化村规民约的执行落实来展现村民为村集体的贡献度,并与村集体经济分红相挂钩,不断提高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能力和水平,做到关系村级发展的大事由群众“拍板”,关系群众利益的大事由群众自己“定夺”。

二是注重培育引进人才。建立健全乡村人才引进激励机制,以乡情亲情友情为纽带“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并建立健全本土大学生关爱激励机制,着力回引各类优秀人才投身乡村发展。截至目前,共认定乡村致富带头人10人,培育高素质农民164人,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提供公益性岗位就业人数470余人。回引在外人才回商创业、就业人数11人,回村任职3人。累计邀请各方面专家来我镇指导10余次,举办人才交流、龙桑寺籍大学生交流观摩活动3次,并与山东科地农牧有限公司、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达成合作协议,共建“乡村振兴工作站”,助力本镇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提供高质量人才服务。镇主要领导走访调研企业30余次,对企业存在的问题共同研究探讨,拿出解决方案,为企业排忧解难。配备人才服务专员,及时将各种优惠政策传递到企业,传达到优秀人才,并定期组织高级知识分子查体、让他们充分享受政策的红利。在便民服务大厅设置人才专窗、配备人才政策展板,建立人才事项办理台账,为人才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