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枝雀静》影评:用一场电影的时间体验时间和空间慢慢静止

没有连贯完整的故事情节,慢到静止的场景调度,如果你沉醉于混乱剧情的炫酷烧脑大作,那你可以在《寒枝雀静》的放映中美美的睡上一觉。如果你迷恋色彩,沉醉于构图,那么,片中的每一个场景都可以被解构成无数单帧的活动绘画,给你一种置身移动画廊的错觉。

艺术片一向被冠以“晦涩难懂”的标签,本片也不例外,全片安静的如同幻灯片放映,一帧接着一帧,画风精致,美轮美奂。演员偶尔微张嘴唇,说的却是不知所云的台词。

这是一部因画而生的电影,片名灵感来自于荷兰著名画家博鲁盖尔的名画《雪中猎人》,画中描绘了一群猎人打猎归来的场景,其画面左上方的树枝上停着几只黑色的鸟儿。在片头的展馆里,一个老人在展厅里凝视的这个雕塑作品,就是《雪中猎人》的3D版,雪天的村庄里,一只坐在树杈上思考存在的鸽子,静静地注视着残忍的人类。

《寒枝雀静》影评:用一场电影的时间体验时间和空间慢慢静止

没有时间概念的电影

影片由三个有关死亡的小故事开篇,随后两个一脸苦相的推销员开始各地走访销售,间或出现踢踏舞胖老师调戏年轻的舞者,一对情侣躺在荒凉的郊外接吻,18世纪初的小拿破仑查理十二世出现在20世纪的小酒馆调戏吧台小哥,最后,影片结束在一个平常的星期二的候车厅里。

片中一共39个场景,一场戏一个固定长镜头,场景之间毫无征兆的剪切,人物之间不带任何附庸的身份关系。画面所描述的人类生老病死都无足轻重,失去了思辨与思考的能力的人类,几时几分已然不觉,日常生活了无生趣。

演员们刻意放缓动作,不吵不闹,平稳有序,安静的画面,呆滞的人物,仿佛营造了一个永恒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过去可以在当前时空中再现,梦境可以晃荡在现实周边,黑人奴隶,猴子实验室与科学家,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地点出现,怪异而又荒诞,没有固定的时间概念。

静态的舞美空间

《寒枝雀静》中,每一个场景都花费了一两个月的准备时间,无论室内外场景,都像用布景搭成,整部作品历经四年才得以完成。

由于导演对抽象艺术很着迷,受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等绘画流派的影响,影片淡化了时间、地点、人物等故事性的标志,着重于造型、布景、服化等形式性的空间建构。十分钟爱窗户、门等限制性的隔断物的导演,用这些隔断物来结构影片的主要空间关系,营造出像戏剧剧场般饱满纵深感的场景调度。北欧的极简主义在影片中也得到完美的展现,除了主要人物,其他的客观存在在这样的画面中都成为移动的活布景,除少数日常对话与交流之外,大多数的时候,影片中的人物都是以面无表情的方式几乎静止不动的出现在镜头里。

演员们苍白的面相,哭丧的脸,像马戏团里的小丑来不及卸妆赶着去参加葬礼,可悲有可笑。在静态的表演中,以这种呆滞的状态表现的无趣故事,配以冷色调背景环境 之后,展现出一种冷漠坚硬的人类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中,人和人之间存在一种绝望的虚伪,戏剧性的场景和剧情也是可笑的人生一面。

从时间到空间的慢慢静止

若故事晦涩难懂,那么影片的表现形式一定要推陈出现。在文艺市场日渐的变好的今天,艺术电影不再是曲高和寡,电影的空间意识与造型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电影也不再是以往的以故事情节的时间发展为基础,更多电影从业者开始从空间入手来结构影片的总体框架。

《寒枝雀静》就是这样一部通过镜头对电影形式进行探索的片子。或许,在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由于文化、地域等不同背景所带来的隔阂之后,人们会更加认真的思考画面本身传达的内容,这样的视觉享受不掺杂多余的隐喻,从而使电影回归了到最原始的本质。

影片中,对我而言感触最深的,是片尾最后乘车人对于时间的迷失。不知道今天是星期几,缓慢、迟钝最后到毫无知觉,从时间到空间的慢慢静止,想想都觉得可怕。

导演以形式代替内容,以简明、干净的方式传达出某种抽象的梦境记忆,淡化时间淡化故事,把观众的注意力转移到世界性的形式表现上来,在对电影美学的执着追求中,这样的方式或许是高于叙事主义的理想型表现。

第五届北影节已完整落幕,小影穿越大半个北京市区去感受的这部大师展映系列的作品也该被送回到瑞典那片寒冷的雪地里了,追寻形式美,让镜头化成坐在树杈上那只鸟,在静止的时空中,让我们思考这片空间存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