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2015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北京站移动教育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论坛围绕“会飞的教室:当教育遇上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重塑人类的学习方式以及为了全人类的教育”三个话题进行圆桌讨论。

在圆桌论坛上,不止一位嘉宾表示,无论在线教育如何发展,老师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仍然扮演重要的角色。目前在线教育平台众多,优秀老师不断从传统教育机构出走,也在被各大平台极力争夺。名师集体出走的现象,无疑反映出了当前教育培训行业的竞争核心:对于名师资源的抢夺。

一年前,微博上50多位原新东方老师曾经集体发声“别了新东方”的微博,加入百度投资的在线教育平台智课网;一年后的今天,智课网已经从出国考试教学延伸至考研、四六级、英语能力、职业规划等各个领域,每个领域名师依然是“圈里”最大牌的专家。笔者就目前的名师争夺战,采访了智课网创始人、GWC全球在线教育委员会秘书长韦晓亮。

作为具有长达十年讲台经验的教师和教学教研管理者,韦晓亮经常思考一个问题:作为一名老师,究竟属于什么类型的劳动者?

每年的寒假暑假都是韦晓亮等老师们最充实却也最累、最忙碌的时候。为了让每一个教学区,每一个班级的学生听到最“干货”的写作课程,他们不仅每堂课都用尽全力授课,而且还要奔赴分布在北京各个城区的教学点。有的老师经常是海淀教学区刚下课,来不及休息和吃饭,就立即奔赴远在南部的房山教学区。连续高强度的授课和北京的拥堵交通,不仅让普通人无法想象,就是铁人有时候也会累到虚脱,很多老师经常在授课中旬就虚脱住院。2010年寒假,当韦晓亮撑着拐杖出现在400多人的课堂时,他的学生们都被震撼了,课程结束后学生连绵不断的掌声让他暂时忘记了身体的疼痛。

对于教授课程的研究让老师看起来是脑力劳动者,但对于日复一日的重复授课让他感觉很多时候,老师其实是体力劳动者。大量的重复授课让老师不仅透支身体,而且缺乏时间去做更深入的教学研究,从根本上讲,这其实老师应该是从事教研工作的创作者,但现实是,他们是体力劳动者。而且这样的重复劳动是在阻碍老师的授课水平提升,阻碍教学的持续优化。这对学生而言,叫做不负责任。

韦晓亮认为,未来教育行业里,最顶尖的实力派和研究型教学专家们的收入来源结构:一是高额的即时同步网络课程的收入(类似YY和多贝提供给老师们的教学平台,但是这个模式依然还要不断的体力重复,因为即时);二是高品质的非即时网络授课的高额分成收入(真正高品质的研发型教学节目);三是高质量的图书研发的版税。

智课网(SmartStudy)所打造的模式便是第二种模式,通过专业的课程制作、影视级的课程拍摄让老师的课程在线上完美展现,解决老师对于传统在线课程品质不高的顾虑,通过高额利益共享的模式让老师获得高收入,解放老师。使得老师能够获得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投入教学研究,同时高额的回报也促使他们乐于此,从而真正提升教学水平,造福学生。

凭着“解放老师”的理念,以及和顶尖名师们的“高额的利益共赢”关系。智课网(SmartStudy)汇聚了中国出国考试培训领域各科最顶尖首席教学专家,极智批改网则聚集了一批来自美国,英国,澳洲的优秀外教和外籍写作和口语教学专家。这是当下任何一家线下培训机构,以及线上教育机构都渴望实现但不曾实现的理想团队。

展望在线教育的江湖,名师争夺战似乎只是行业升级之战的开始,我们有理由相信:群雄逐鹿之际为所有参战者都提供了相对平等的问鼎机会。但,力抢师资的各家机构如何让“到手”的名师们焕发新的光彩,通过先进的技术平台发挥教育研发者和授业者应有的价值才是最终鹿死谁手的关键! 像智课网这样的新锐在线学习平台似乎已经万事具备、蓄势待发,而新东方这样的前辈大佬也在重新部署线上策略、积极迎战。两者各有各的精彩也各有各的挑战,前路几何,我们只能静观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