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星, 揭秘外卖APP的“米其林”之道
【2016年3月16日,广州】在刚刚过去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饿了么”等知名外卖APP成了央视3.15晚会曝光的对象,通过多次暗访发现,如“饿了么”平台上大量店铺完全是无照经营,之所以能堂而皇之地登上平台,是源于平台内部的暗箱操作,使审核流程成为无用的智商文章。经曝光的黑作坊和餐饮卫生安全问题给外卖O2O的从业者敲响了警钟。业界一致认为,只有从源头上严格把关,抛弃不合格的小作坊和低端的餐厅,抓紧平台的服务与监测,才能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
作为宅女一枚,外卖APP对于小编而言是“刚需”,用惯了的“饿了么”居然如此不靠谱,那就亟须找到一个提供高质、安全食品的APP来替代。于是小编研究并试用了一款近期颇有口碑的“米星”APP。点开“米星”界面,最先看到的是“星级美食体验”六个字,哟!口气不小,不过浏览一圈下来,兼具美味、精致和时尚,这种程度确实是在其它外卖平台上难以得见的。相比于3.15被广泛投诉的几个外卖O2O平台,“米星”品质又是如何?小编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这个近期锋芒毕露的外送APP的负责人进行了采访。发现“米星”的“星”,其实颇有点来之不易的道理。

图为米星APP页面
首先,它的产品不拘一格。在一般常见的外送APP上,各种简便快餐以及以麻辣小龙虾为首的夜宵类必定称霸,称为商家产品的主要构成,而在“米星”上产品类型则丰富得多。既有白切鸡、羊腩煲、法式烤鸡等中西招牌大菜,也有健康沙拉、宅配蛋糕等白领最爱的时尚单品,甚至连鲍参翅肚、甜蜜燕窝也涵盖其中。其次,餐饮商家也很有实力。在线下已经有高人气和口碑的实体商家,APP上占大多数。有老字号唐苑酒家的新生副牌唐苑tang,有甜点中的顶级时尚品牌Awfully Chocolate,有人气居高不下的KK bakery和摩方LE CUBE等等。

图为从米星APP点到的美食
“米星”作为一个创立不久的平台,为什么能吸引到这么多优质高端的商家,这是小编最大的疑惑。负责人透露,不同于某些平台“给钱就让上”的潜规则,“米星”采用的是明确的“商家邀请制”。进驻商家的必要条件是证照俱全;拥有一定规模,比如实体店或中央厨房;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食物的品质隐患。
而对于城中优质商家的筛选,“米星”更是竭尽所能的“严苛”。一方面出动自家员工组成的“米星试食团”对商家进行“地毯式搜索”,另一方面则来源于城中知名美食达人和KOL的推荐。经过两三轮试吃后,若该商家的产品被一致认为“有特色”、“出品靓”,“米星”便会派专人查访厨房,对菜品进行拍摄,最终才得以让商家在平台上崭露头角。如此纷繁复杂,难怪APP中的每道菜都足以令人垂涎欲滴。

图为从米星APP点到的美食
目前进驻“米星”的商家大多高端大气上档次,那如果消费者花了高昂的价格却得不到等价的满足感,这笔账要如何解决?当小编提出这种质疑时,负责人语带兴奋地向小编介绍了“米星”引以为傲的评分机制。与很多经典的线上服务APP相似,“米星”的商家也需要接受消费者的评星。如果消费者对菜品质量、卫生条件、服务态度等方面不甚满意,甚至要愤然给出三星及以下的评定,那这个商家就“摊上大事儿了”。一旦消费者打出三星及以下的分数,“米星”平台就会收到提醒。工作人员会在第一时间与消费者和商家进行电话沟通了解情况,之后做出相应反馈或补偿。其次,会派出秘密试吃团(类似于米其林的“神秘顾客”)对此商家进行考察,追究情况是否属实。若三星评价累计到三次,该商家便会被勒令下架并进行调整。对菜品的自信,或许就是因为“下架容易上架难”的“米星”原则。
除了以上对商家的监管功能,“米星”平台也发挥着服务跟踪的作用。每当客户下单时,平台便会得到通知。如发生商家长时间没接单、配送时间过长、消费者取消订单等情况,平台都会一一跟进。如此细致的跟进,那后台岂不是很忙?负责人表示因为目前进驻的商家少(仅100家左右),配送范围小(大多数仅限于中心城区),所以暂时没有这个顾虑。这是“米星”最显而易见的缺点,但换一个角度看,小编觉得这恰恰也是优势所在。因为小,监管才能到位全面;因为小,品质才能确保精良。相比于大而全,小而美似乎更符合“米星”的路线。

图为唐苑tang的出品,各种高大上
设想一下在某个闲适的周末,或某个不眠的夜里,你宅在家时,是选择随便叫点快餐外卖来对付肠胃,或是上“米星”来一张订单,然后将精致和美味大快朵颐。我想我会选择后者,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