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消费升级
未来5-15年,消费时代一定会来临
拉动中国经济的是三驾马车,其中两驾——投资和出口,政府做得最得心应手,但是搞消费他们没办法。消费是企业家做的事,消费成熟,才意味着市场经济的成熟。
中国的内需远没被挖掘出来,这是个缓慢的过程,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是快,但快的吃完了,中国就要适应这种慢。其实中国现在也不慢,5到6个点的GDP,慢在哪了?
未来5年到15年,消费时代一定会来临。我们有那么多年轻人,应该鼓励大家消费,消费是对未来的信任。
今天的80、90后,更敢于花明天的钱。我们应该学会花明天的钱,花别人的钱,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美国在里根上台之前,就是靠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里根上台后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需求拉动,让年轻人花明天的钱,花别人家的钱。全世界过这一关过得最漂亮的就是美国,中国为什么不可以呢?
我不担心犯错误。因为犯错误这个东西是你担心也要犯,不担心也要犯。我们要关心的是,所有犯的错误如果是为了围绕我们的使命和目标去做的,我们都愿意去付出代价。
做企业不是谁都可以做的
企业家也分为生意人,商人和企业家。这是有基本差异的。生意人是有钱就赚;商人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有些钱我是不赚的;企业家赚钱只是他的基本功能,担当社会责任才能称之为企业家,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和价值,我的企业和行业是影响社会的进步,他想的问题远远超过生意的本身。
中国需要创业创新创造。经济社会的主力部队是企业家。做企业不是谁都可以做的,100个创业者,95个会死掉。
马化腾:细胞级连接
“互联网+”,是一种“寓大于小”的生态战略,其所促动的连接正在“赋能于人”,赋能于最微小的个体伙伴。
“互联网+”不仅在推动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融合,更是在连接每一个微小的个体,企业不再是社会经济活动的最小单位,个人才是社会经济活动的最小细胞。
这就需要我们关注,未来,如果一个企业不能通过“互联网+”实现与个体用户的“细胞级连接”,那就如同一个生命体的神经末端麻木,肢体脱节,必将面临生存挑战。
相比前几次工业革命,中国互联网的起步和进步并没有滞后于全球互联网的发展进程,基本上是同步的。尤其近几年来,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发展用户基础很好,即使在农村地区也有不错的覆盖,在政府鼓励“互联网+”和“双创”的背景下,这都成为进一步创新的土壤。
“互联网+”带来的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创新创业值得鼓励,许多年轻人像17年前的我们一样,以极大的勇气和热情迈进各种新兴领域。这些年轻人不只是简单地享受互联网服务,而是开始在网络上释放自己的热情、想象力和创造力,借助互联网平台以及社交的力量让个人才华获得巨大的释放。
腾讯一直希望借助“连接力”搭建真正为创业者所信任的众创空间。最近两年,腾讯将自己的业务做了大量减法,聚焦在最为核心的社交平台、数字内容上,其他都交给合作伙伴,我们希望以“半条命”的方式,跟各领域的合作伙伴跨界融合,协作创新。
对于互联网行业持续发展可能面临的挑战,知识产权保护值得关注。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创业者,对于内容产业而言,最核心的东西就是版权,他们有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的迫切需求。
李彦宏:技术创新
中国的市场经济只有30年历史,严格来说线下的商业并不是非常发达。当互联网出现后,大量的技术和人才都涌向了互联网领域,所以互联网发展得非常迅速。很多地方不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有所领先。
在中国,电子商务的渗透率和美国基本一致,但是美国每年的增长率大约只有15%,而中国大约有50%,所以在互联网时代,中国有很多新的机遇。
我们认为技术创新,特别是人工智能,是当前业务发展的关键,其重要性对未来业务更是不言而喻。未来,不管是查找O2O商家还是搜索无人驾驶汽车,其根本技术都与人工智能或称机器学习或深度学习有关。所以对未来互联网的发展来说,技术创新将是最重要的驱动力。
对中国而言,我们的市场经济只有几十年的历史,我们传统产业和主流产业的运营效率跟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差距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用互联网的方法再重新做一遍,我们有可能能够超越其他的国家,使得各种产业变得更有效率。
现在中国整体经济环境十分适宜互联网发展,各个领域都是遍地机遇。在中国,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紧密结合,孕育无限商机,不管是医疗、金融、教育、饭店,只要是能想到的行业都有办法利用互联网创造全方位整合的用户体验。我认为这是巨大商机。
柳传志:弯道超车
对于中国现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互联网的出现体现了科技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它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进入到人的生活中,甚至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模式,在深度和广度甚至在全世界来讲,是排在最前的,或者说是之一。看中国近代史,中国有没有过因为技术创新的应用、商业创新的应用而让中国走在前面?有让中国弯道超车过一次吗?而这次是做成了。
现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背后还会有更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会来的更加迅猛。现在互联网更多的是融入到人文社会方面,人的交往方面起的作用。而当互联网跟人工智能这些生产制造领域的技术结合在一起以后,社会将发生难以想象的变化。
to C面向消费者个人的企业可能进入的更快,更要颠覆性思维的做法。但是制造业中to B的业务,就要更稳重一点,慢一点。
对企业来说不变是等死,但变又可能摔死。一方面要动还要看要怎么动的准确。把握这个度很难。企业除了自己的技术以及商业模式外,还受到政策、国际形势的影响。
企业家必须要有一种往前的精神,就像弯道超车一样,你知道这条路是非走不可的,提前就要考虑分析,哪些不确定因素是我们完全控制不了的,我们尽量去避免。哪些不确定因素是在我们能力范围内可以控制的,要提前去考虑、打算,总会好一些的。
雷军:新国货
在今天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中央电视台观察员白岩松对雷军进行了专访。
中国之前给人的印象是“大国不强”,生活中用的东西都不精致。国货之前是劣质品代名词,国人都不愿意用,不能怪国人崇洋媚外,是自己没有做好。做小米就是为了做高品质又便宜的产品来打动大家,让大家有自豪感。
小米就是为了“新国货”而来的,希望能做感动人心的产品,不仅好,而且还要便宜。
要把消费者当“朋友”而不是“上帝”。小米“红”了是“红”米,但不见得要做成“大米”,未来要把小米做成百年企业。
史立荣:智慧城市
中兴通讯总裁史立荣在演讲中说,未来万物互联需要移动化,多连接和超宽带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物联网在各个领域大规模的应用,这些都将成为现实。中兴目前10%的收入都投入研发,拥有6万多专利储备。 中兴将先在PC端使用5G技术,而移动端继续使用4G。等慢慢成熟之后,再实现普及。
现在银川已经开始试点“智慧城市”业务,在民生方面已经有了较大贡献。现在智能城市已经进入2.0时代,相比1.0时代更加人性化。多个模块共同建设,信息资源共享将发挥更大的效益。目前,智慧城市已经开始布局3.0,以大数据挖掘和应用为主要目的。
李思拓:VR和健康
诺基亚公司董事长李思拓在今日的演讲中说到,诺基亚正在思考新的机遇,我们正在考虑改变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互联互通可以进一步的扩大,并且把数以亿计的事物联系到一起,把手机、可穿戴产品和健康设备联系到一起,放到云端分析。万物互联好处多多,它能够从浪费变成节省,把复杂简单化。 不论哪些领域,有序都是很必要的。它能够保证非常有效率而且安全的运作,把愿景变成现实,就需要无处不在的变化。
无人驾驶、健康、民生,网络的流畅性不言而喻,当然还要加强隐私的保护。总而言之,现在的网络需要为未来做准备,这些并不简单,但它必须要实现。而诺基亚和阿朗或许能够做到,至少在创新方面,我们更有优势。诺基亚和阿朗以后会在VR和健康方面做更多文章。诺基亚白手起家,150年做纸箱到现在,33年前来到中国。从那时开始,诺基亚就不断努力,现在诺基亚已经有2万多名员工。当然,诺基亚有过一些变化,但这或许是一个机遇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