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时代,老一辈即将逝去,新一辈层出不穷,当你还沉寂在制造时代的时候,那么网络时代已经悄悄来到。那么当你站在网络时代的时候,智能时代其实已经开启。有时候未来就在眼前,只是尚未流行。
诺基亚倒下的灰尘还未落下,苹果的业绩已然出现了下滑。佳能还没流行几年,柯达就已走向坟墓。这些公司的兴衰更替,背后透露着时代的必然。但是也不总是这样,偶尔也会有漏网之鱼。漏网之鱼无疑是幸运的,但幸运中也杂夹着新生的嫩芽。
索尼便是这样一家顺应时代而生的企业,1946年由日本经营之神之一的盛田昭夫和具有深厚的技术研发背景井深大共同出资19万创办了这家名叫东京通讯工业株式会社的企业。起初,它也是一家代工企业,随着时间的发展,诸如中国目前的制造困境一样,索尼遭遇了严重的危机。
欧洲的一家企业,当时本可以救危难中的索尼,但是唯一的要求就是更换商标。这被当时的盛田昭夫一口回绝了。所以至今我们依然能看到这家“百年老店”。要是当年接受了这个条件,索尼也可能早已湮灭在历史的大潮中。
但历史总是戏剧性的,公司一步步淌过了艰难的岁月。直到10年后的1956年发展当时不被看好的晶体管技术,开发出世界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TR-55”一举成功,公司营运终于渐入佳境。而且1967年,索尼发表了由井深大亲自加入开发特丽珑映像管技术,这项技术使得索尼电视在迅速红遍全球,并且获得热卖,由此索尼一炮而红。站上了时代的肩上。
其后,索尼便开启了全球化进程,时间推移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当索尼Betamax与VHS影像纪录竞争中惨败后,盛田昭夫认为有必要将最高档的硬件与最先端的内容结合,才能掌握市场。于是1989年9月25日,在盛田昭夫的主导下,日本索尼陆续并购了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由此这家美国著名的电影公司成为了索尼的子公司。这也是索尼历史中辉煌的战绩。
当时间推演到本世纪初时随着pc时代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的冲击,这家迟暮的企业终于走向了下坡路。一度甚至靠着出卖固定资产来实现盈利的局面,这样的悲凉让人一下就想到了诺基亚。
但是,历史总是有漏网之鱼,然而索尼并没有延续诺基亚的命运,根据索尼最近的年报显示,它在过去的一年中终于实现了1478亿日元的盈利(约合13.1亿美元的净利润),这就意味着它不在依靠出售不动产(2013年索尼曾通过卖楼的方式实现年度盈利)的前提下扭亏为盈。
2015年是索尼开启新一轮转型的第一年,经过大刀阔斧的整改及清理、归并产品线后,索尼的业务架构改革顺利完成,并引导索尼从追求营收与占有率转变为专注高端市场与追求盈利,至于未来索尼能走多远,这个笔者并不能预计,但是中国用一句话说的好“大难不死,必有后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