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量产品到限量版,消费升级才是手艺人的好时代

前不久在光明网上看到一组图片报道《制琴师40余年手工打造二胡万余把》,一开始没忍心看,因为大多数此类手艺人的报道,总是透着坚守与寂寞。但最终还是忍不住点开看了,当看到这位匠人说道“自己花精力制作出来的二胡,每把就像自己的孩子,它的‘哭’,它的‘笑’,甚至‘顽皮’时的‘闹’,在我眼里都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时,心中情感的琴弦拨动了一下,而当看到“不少北京、上海、福建、新疆等地顾客慕名而来”的文字旁白时,心底又有舒了口气之感。

文/张书乐

认可与坚持,是对一个匠人,对匠人之心、工匠精神和传承坚守的最好褒扬。这位制琴师是幸运的,而更多还在生存线上挣扎的手艺人们,则慢慢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君不见,磨剪子、捏面人、皮影戏、裁缝铺等等,都与我们渐行渐远。仅仅依据文化迭代、一部分行业终将在新技术革命的大潮中消逝就可以一笔带过吗?

或许,大潮来了,手艺人们的春天也来了,因为消费升级来了。所谓消费升级,其实并不玄乎,就是过去我们在消费中,总以满足最低需要为准,用物廉价美来衡量商品,也就更倾心于量产化商品。而近来在电商领域蓬勃兴起的定制服务,则明确的给出了信号,一部分中产者开始从应付式消费、生存性消费转向讲求个性和精致的消费新阶段。

一把动辄上万的二胡有人卖吗?过去需要慕名而来,需要带着盘缠和反复周转,而随着电商扁平化渠道之后,这个过程被简化了,留下的只是订购、交货和中间提出具体要求的简单流程,其实这也是一种供给侧改革,即过去的信息不对称让有特定需求的消费者找不到商品,而有个性的商品找不到市场的问题,在悄然终结。

在各大电商平台的众筹频道里,除了更有信用度的慈善众筹外,已经开始有“大师”在活跃,定制化的紫砂壶、砚台、手工制作的原木音响、上门量体裁衣的手工毛料西装,开始成为部分人群追逐的时尚。价格不是问题、质量和个性才是关键,已经成为新浪潮下手艺人们获得更多价值体现的新常态。至于各种特产乃至戏曲文化等非遗借助众筹扩散到原产地千里之外,早已不是新闻。

互联网平台也在推波助澜。11月末,推出社交圈子功能结果引发“艳照”事件的支付宝,其实还同步低调推出了“手艺人”功能,先期接入洗剪吹这类传统O2O项目,一个在支付宝工作的朋友有些揶揄的和我说:“我们的最终幻想,是让唱堂会复活,当然,还不太贵。”而在O2O频繁发力的老对手百度则早在中秋以前,就开始推动“发现身边的好手艺人”项目,目的很单纯,和更多手艺人们接上头,通过帮忙揽活的方式,推动民间好手艺的传承和发展。

是时候,凸显限量版的魅力了,这才是互联网时代,手艺人不太贵的饥饿营销。

张书乐 TMT行业观察者、游戏产业时评人 微信号:zsl13973399819 新著有《探路——互联网时代行业转型革命》,一本关于钻到地缝里寻找创业生机的书。各大网店和书店均有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