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要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开放”二字成为了两会的又一大关键词。

3月13日,中国丹麦政府间经贸联委会第22次会议上,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傅自应、丹麦外交大臣萨穆埃尔森均认为蒙牛与丹麦公司Arla Foods之间的合作是中丹农业合作的成功典范。

翻越三座大山  蒙牛想做全球“牛奶工匠”

对于近年来一直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蒙牛来说,这是对其国际化进程的一个认可,但若是真要在全球市场上和乳业巨头们比拼,就有价格、品质和品类三座大山要翻。怎么破?

第一座大山是价格:决不能再比拼人口红利

国货的全球化竞争从改革开放即已展开。但一直都有一个标签:人口红利。

由于人口红利,坐拥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本土销量就可傲视群雄;由于人口红利,依靠低廉的劳动成本,形成全球少有的价格优势……

可对于蒙牛来说,若依靠人口红利进军全球市场,玩价格战,或许一开始所向披靡,往往后继乏力。这一点,许多进军海外的中国企业早已用自己的教训给出了答案。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所强调的,“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成为了蒙牛用价格撬动世界的第一道武器。

2012年,蒙牛大胆引进当时只有IT企业才广泛使用的数字化系统SAP,依托SAP,蒙牛又和西门子合作开发LIMS系统(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拓展性应用。

翻越三座大山  蒙牛想做全球“牛奶工匠”

这套听起来很玄乎的系统,功用却可以一句话表述——数字化管理下的产能提速和成本降低。

使用数据会更具说服力:SAP系统涵盖蒙牛33个基地、58家工厂和几千个经销商。LIMS系统每天为蒙牛提供近40万条检验数据。蒙牛今年新开的金华工厂,两大系统已全部上线,整个生产过程几乎全部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

这组数据中,其实透出了两个关键,一个是自动、智能下对综合成本的直接降低;另一个则是全链条的检验数据,确保了质量安全的直接保障。

科学管理实现降本增效,也催动着蒙牛生产链条各方面的全新的开放格局蜕变。具体如实实现?

首先是外部引进。通过引入达能全球统一的生产与质量安全管理体系(FSI),在产品设计、生产、物流到销售全链条实现与国际接轨,仅在马鞍山一厂,仅原奶浪费就降低到40%。

其次是内部颠覆。通过颠覆传统渠道思路,蒙牛推出高端互联网牛奶嗨Milk,最快48小时从牧场到餐桌,在新鲜度上创造了常温奶新纪录。

这其实都是时髦的互联网思维在传统乳业企业中的颠覆式实践。换言之,即使不在互联网上,这种思维依然成立,因为其核心就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以快打慢,提速的过程中,损耗在流程上的成本的减少,最终实现了价格上不再依靠人口红利,即可突围。

第二座大山是品质:全球水准才配叫“新国货”

仅仅够快还不行,还要够强。

对于蒙牛来说,要成为乳业“新国货”的风向标,必须具备一个核心素质——全球水准。

依靠三大股东的鼎力支持,蒙牛成为乳品行业率先在全产业链层面开展与国际对标的企业,加上蒙牛坚持强奶源战略,更把品质把控放在了最前置的位置。

全国30余个奶源基地、2000多个合作牧场,对现代牧业、富源牧业、原生态牧业等国内知名牧业的参控股让蒙牛在高品质的奶源上有充分的话语权。目前,蒙牛规模化、集约化奶源比例已达100%。

翻越三座大山  蒙牛想做全球“牛奶工匠”

这种布局的结果,让蒙牛有了充分的掌控力,能够在与丹麦Arla Foods合作中,以国际化的牧场管理经验和标准,重新定义高品质奶源。

成为“定义者”,不仅是一种荣耀,更是需要肩负风险的“探索者”。

蒙牛为此引入了监督机制。消费者就是最好的监督员,蒙牛率先打造“一包一码”可追溯系统,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看到自己购买的这包牛奶从奶牛养殖到产品生产的全部过程。要做到这一点,尤其是在乳业这个备受关注的领域,作为定义者想要确保这个标准在自己身上一丝不苟的完成,就必须有绝对的自信和掌控力。

与此同时,为了和全球水准同场竞技,其同样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进击:

首先是进口优质乳品,快速提质。如引入丹麦Arla Foods旗下优质的乳制品,已累计进口超过10万吨,价值4亿多元人民币。

其次是国际化自有奶源扩张。其奶源地已布局到了丹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黄金奶源带。去年,蒙牛雅士利新西兰工厂生产的雅士利超级α-金装奶粉在国内上市的同时,还陆续登陆新西兰三大主流超市,实现双重意义上的“出口转内销”。

第三座大山是品类:必须吃着碗里夹着锅里

真正的全球化,永远不是用单个爆款的价格和品质优势去进击,必须品类化、集团化,蒙牛深知此中三味,而要翻过品类这个全球化大山,它的选择是立足本土、跨界进击。

一是聚焦核心品类。目前蒙牛旗下有超过35个品牌近千个SKU,其中6%的SKU 贡献了80%的销量,例如纯甄、特仑苏、优益C等明星品牌一直以来都是蒙牛核心的业绩增长来源。

二是以定制提升国人体验。蒙牛与美国WhiteWave共同创立植物原饮品牌Silk植朴磨坊;与达能就酸奶领域进行深度研发合作,推出优益C印度红茶、龙井绿茶和乳酸菌的活茶系列……有针对性的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适合的、更具营养价值的产品,也顺势迎接国内消费升级的大风口。

三是深层次国际合作,跨界进军大健康品类。通过整合全球资源,蒙牛也已经形成了以“中国-丹麦乳品技术合作中心”、蒙牛达能研发中心、美国“营养健康创新研究院”为主的三大研发中心,其实都可以视为蒙牛即将展开的营养健康产业大战略的探路尖兵。

翻越了三座大山,靠的是全球开放、全球合作和全球竞技,而随之而来的则是国际化的大海洋。蒙牛的国际化既是中国品牌在与世界融合的一个典型缩影,又有其自有所为的独特性,在整合与创新中不断锻造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也为中国乳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注入活力,或者这也是卢敏放敢于放言“做千亿级的国际化乳品企业”的雄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