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对线下商业,还是对线上电商,亦或是诸如无人店、无人货架这样的零售新业态,物流都是不容缺席的。作为商业的基础能力,物流将在未来的智慧零售时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护航角色。

说起物流,大家会自然而然想到三家,一是从传统线下卖场起家的苏宁,有着缜密庞大的线下实体卖场和仓配网络;二是阿里,自2013年开始布局菜鸟网络;三是京东的自建物流。虽然说苏宁和京东的物流都是走的自建路径,但如果要分个先来后到,苏宁可谓是老大哥。

宗宁:物流战略地位提升背后苏宁智慧零售驶入快车道

如今这位老大哥在岁末年初再度祭出重拳:15日,苏宁控股集团召开2018年度工作规划与部署会,张近东宣布,在原有六大产业基础上,提升物流和科技产业的战略地位,形成以易购、物流、金融、科技、置业、文创、体育、投资八大产业板块协同发展的格局,这是苏宁为实现2020年目标对智慧零售生态圈的战略升级。

物流是商业基础,苏宁在这方面部署早、干得狠

作为商业基础,物流对于中国商业经济的发展而言,有着清晰的脉络,即,自建+第三方。通过自建物流体系深耕细作各个物流仓配的环节,同时融入第三方物流的能力,从而形成一个1+1大于2的物流布局效应。

苏宁正是走的这样一条路。在苏宁起家时,其就注重基础的物流仓配能力建设。在涉足线上电商推出苏宁易购后,苏宁则一直在全力打造智慧物流。随着智慧零售战略的提出和推进,苏宁的智慧物流更是在线上线下多商业业态上开花结果。一个例子是,2016年11月1日,南京苏宁云仓正式投入运营,这被视为聚集全球智慧物流先进技术的标杆式物流项目。数据显示,这一苏宁云仓可以实现约2000万件商品的入库、补货、拣选、分拨到出库全流程的智能化作业,日处理包裹最高达到181万件,拣选效率达到每人每小时1200件。

宗宁:物流战略地位提升背后苏宁智慧零售驶入快车道

可以说,苏宁在物流这个维度上,是国内部署最早而且干得很狠的一家。这一方面得益于苏宁从线下家电卖场起家,这个过程直接推动着苏宁不断完善线下物流仓配网点。另一方面,苏宁的物流之所以是智慧物流,或者说相对于阿里、京东是更精细化的物流,还有一个例子是,顾客在阿里、京东上买大家电都需要收货后再自行联系厂家售后安装。而苏宁上的大多数自营大家电则是直接由苏宁自有售后队伍来完成安装。这实际上就是物流的细微之处,体现出苏宁智慧物流的强大势能和发展潜力。

无论是使用无人机技术解决山区物流配送难的问题,还是大范围使用机器人在仓库作业(如上海苏宁AGV机器人仓就在去年11月上线200组机器人),苏宁的智慧物流之路是做重、做狠、做实,而且步子迈得很大,环环相扣形成叠加效应。在苏宁长期的积累中,苏宁智慧物流很扎实地将资源+技术创新融合起来,既有多年来积累的物流“家底儿”(如员工、仓库网点等),又勇于去追逐新技术,这就让苏宁物流更具潜力,在物流这场新商业时代最基础也是最强硬的战争中,占据优势。

物流是一场战争战略地位提升是必然之举

之所以说物流是一场战争,是因为,新商业时代,无论是苏宁的智慧零售、阿里的新零售还是京东的无界零售,一场更大层面的商业战争不可避免。现在大家都处在蓄势状态,个个摩拳擦掌等待战争爆发。

作为苏宁的掌舵人,张近东自然明白物流在新商业时代的重要性。或许正是基于此,苏宁方才选择在此时提升物流在集团体系中的战略地位。张近东在这次会议中强调,2018年,物流集团要向着未来三年一千万平方米的仓储面积、未来五年成为最大的消费品仓储服务商的目标来发展。

在张近东看来,服务不是靠人海战术,要有数据化思维,以数据分析和用户体验为出发点,推动科技化、智能化变革,比如智能拣选、机器人、无人机和无人车等的开发和应用要走在行业前列。这其中,苏宁物流显然就是与科技创新相并重的两环之一。

宗宁:物流战略地位提升背后苏宁智慧零售驶入快车道

张近东在讲话中就指出,苏宁集团物流服务满意度持续位居邮政总局行业综合排名的榜首。而且,过去一年,苏宁物流仓配能力快速提升,社会运营成倍增长。张近东透露的数据显示,2017年,苏宁集团大小件配送能力峰值分别同比增长26%和68%。物流云平台已经成为苏宁物流接单、信息流转的核心,并实现了与下游快递公司的分单功能。苏宁物流社会化跨步前进,业务规模同比增长150%。物流研究院的创新开放初步突显,机器人、无人机等一批新技术实现落地,上海物流基地机器人项目上线运营,无人机项目航线开通并进入实际运营阶段。

可以说,已经发展成为供应链全流程智能化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苏宁物流,已经不仅仅是服务线下和线上的苏宁自有商业。随着物流上升为集团的核心产业板块,物流集团专业化发展、独立化运营的能力在进一步强化的同时,实际上苏宁也悄然实现了对物流这场战争的准备。

护航智慧零售物流让苏宁未来更可期待

跳出物流看物流,实际上作为苏宁智慧零售的基础能力,苏宁物流将随着苏宁整个战略的升级而进阶。

譬如,苏宁集团日前正式对外宣布将上市公司名称由苏宁云商更名为苏宁易购。这一上市公司名称的更改,看起来只是两字之差,实际上却是苏宁吹响了大举进军智慧零售的号角。从苏宁云商到苏宁易购,说明苏宁已经完成在云时代的基本部署,随之而来的是从多个维度全方位构建智慧零售生态。

张近东在讲话中就指出,物流集团必须要制定前瞻性的发展规划,要在人员保障、基地储备、网点支撑、合作伙伴协同等方面提前储备,为集团接下来的极速发展保驾护航。可以说,苏宁物流正是苏宁智慧零售的护航者。通过基础能力的夯实,有物流做保障,苏宁方才在去年开始逐渐渗透到更多业态,如无人店、无人货架、苏宁小店等。这些新业态的背后,要实现高效的运转,恰恰需要物流的赋能。而拥有长期积累沉淀和技术创新加持的苏宁物流,可以说正在成为苏宁在智慧零售时代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张近东指出,2018到2020年,将是企业向着新十年战略目标发起冲刺的关键时点,是集团智慧零售发展最关键的三年。全体苏宁人,要向着2020年全渠道高于互联网转型期增长的两倍增速,线下两万店、苏宁大生态的全面协同发力,向着交易规模四万亿的大目标全面冲刺。

财报显示,苏宁云商2017年前三季度营收为1318.82亿元,同比增长26.98%,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72亿元,同比暴增321.23%。其中,社会化物流收入增长144.83%。由此可以看出,实际上物流甚至不只是苏宁智慧零售的基石,也是苏宁未来的增长业务之一。

去年1月,苏宁物流以42.5亿估值全资收购天天快递;11月,苏宁宣布与著名投资机构深创投合作,设立300亿元物流地产基金,继续扩大对物流仓库等的投资。而另一在大众中广受好评的共享快递盒,也是出自苏宁之手。可以说,通过这些广布局、深耕作,苏宁已然探出一条物流赋能智慧零售的“狠路子”,让其在新商业变革的当下拥有更强势的竞争力,并加速度驶入新商业变革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