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扶贫到致富,阿里巴巴如何将脱贫做成一项事业?
马云是一个奇人,总是能做出一些让普通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但事后却发现这才是正道。就在全国进入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马云给阿里巴巴的高管下达了脱贫KPI,并且要半年向社会汇报一次。
当大家还在为烧钱补贴获取用户而焦头烂额的时候,阿里巴巴成立了100亿元的脱贫基金,几乎调动了所有的公司力量,每个员工都要完成“公益时”,这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行业里绝无仅有。
阿里巴巴的脱贫与很多公司的应付差事获得社会美誉度不同,并没有大张旗鼓的高额捐款,也没有借机发布什么扶贫产品的品牌推广,更没有一阵风一样搞个活动就走,而是真的扎根基层,在做很多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收获成果的“小事”。在汶川地震灾区,阿里巴巴的项目是仅有的一直默默持续到今天的留存,而彭蕾在陕西牵头的养育未来项目更是需要数十年才能从孩子们的成长中体现成就。
说到底,阿里巴巴的公司理念就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也确实契合了阿里巴巴全心全意做好脱贫的动机,让天下没有饥民,让天下没有孩子读不上书,这些美好的理想,都值得去实现。
马云说,“扶贫、脱贫、致富是三个不同的阶段,扶贫是授人以鱼,脱贫是授人以渔,致富则是造鱼塘,为脱贫创造条件。”这一理念也成为了阿里巴巴脱贫工作的指针。在半年工作汇报中,这里理念被具体为“造鱼塘,育支点,聚生态”。
根据【阿里巴巴脱贫工作报告】,在阿里巴巴脱贫基金成立后,计划从电商脱贫、健康脱贫、教育脱贫、女性脱贫、生态脱贫等五个方面重点推进,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脱贫”新模式。
从目前来看,阿里巴巴将促进贫困县农产品产销对接,作为电商脱贫的主要方向。半年以来,阿里巴巴在全国范围内首批打造10个电商脱贫样板县,包括重庆奉节、云南元阳、甘肃礼县、新疆巴楚和吉木乃、内蒙古敖汉旗、安徽金寨、福建长汀、吉林和龙、贵州雷山等,尝试探索“电商+脱贫”的全新路径。其中,阿里巴巴与巴楚县政府组织贫困农户成立脱贫合作社,两年多时间,帮助500户贫困村民收入从每亩400元提升到平均每亩3600元,巴楚留香瓜更是香飘神州大地。
在教育扶贫方面,作为教师出身的马云更是关注,早在2015年就推出了乡村教师计划,累计投入了数亿元资金,培养乡村教师,改善教育条件。2018年5月,阿里云启动教育脱贫计划,先后在贵州、河北落地试点,培训贫困学生、贫困县技术从业者,提供免费的云计算、大数据培训与认证机会。
由于业务的原因,阿里巴巴天然与女性关系密切,因此,阿里巴巴、蚂蚁金服携手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和保险公司等合作伙伴共同开发“蚂蚁好保险”,为国家级贫困县建档立卡女性(0-100岁)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保障。阿里巴巴集团与湖畔魔豆公益基金会共同开展“养育未来”项目,探索中国贫困地区0-3岁儿童早期发展的支持,发掘承担主要养育职责的农村女性的能量,打破代际贫困传递。
我们也看到,阿里巴巴的脱贫并在是单打独斗,也不是全部大包大揽,而是充分结合了自身平台理念,将大家的力量集聚起来,众人拾柴火焰高,甚至是给了社会大众以最便捷的公益奉献机会,这也让脱贫工作更加深入人心,获得了社会普遍支持。
无论是蚂蚁森林与生态脱贫的结合,让百万人参与保护地认领;还是淘宝的“淘乡甜”项目,赋予公众购买的行为以公益价值;还是健康领域的顶梁柱项目。阿里利用自己的经济体的平台,利用技术力量,让脱贫不再是盆景式脱贫,而是与千万用户产生关联。
于是,在阿里巴巴的平台支撑下,女性脱贫催生“新职业”,陕西宁陕首批养育员上岗;蚂蚁森林上线平武关坝公益保护地,1000多万网友认领;而菜鸟驿站最高海拔4119米,在300贫困县建仓半年发件超1亿,阿里云则将云计算应用到预判牲畜产量上,病死亡率降低3%……阿里经济体的技术与生态正全面参与脱贫工作。
让我们来看看具体的成绩:国家级贫困县在阿里巴巴平台网络销售额超过260 亿元。淘宝“兴农扶贫”频道则实现覆盖8个省141个县,包含51个贫困县,接入商品701 款。而蚂蚁金服旗下网商银行则向贫困县100 余万用户提供贷款超过380 亿元……显然,即便有了“超过1000名阿里人,在全国调研近100个贫困县域,近1.5万人次奔赴在路上并持续试点”这样发付出,但若是没有千万用户的参与,这些成果的取得也是不可能的。
俗话说,一份耕耘一分收获,在阿里巴巴平台赋能的基础上,脱贫攻坚的力量获得了乘数效应,社会大众用自己微笑的助力汇聚成了强大的动能,支持、帮助和引领贫困地区与贫困人口走出困境,实现新的属于自己的生活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