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发射”社交产品,腾讯面对友商围剿,很焦虑?
社交领域已太久没有亮点。近日,腾讯正在内测的实名社交APP“朋友”聚焦了众人的目光。
“朋友”的前身是腾讯在2008年推出的网页版“朋友网”,这是一款继承了QQ社交关系链的熟人社交产品,用来对标人人网,但2017年,因社交产品迭代,“朋友网”被关闭。
有意思的是,在11月份,腾讯连续推出了四款社交产品。
11月4号,音乐互动社交App猜歌星球上线,主打从各种模式解锁猜歌的玩法。
11月6号,视频美颜社交APP“猫呼”上线,主打陌生人社交。
11月中旬,腾讯推出一款定位为“高品质社交”的APP“轻聊”,主打互联网大厂和校园菁英的真实社交。
11月28日,腾讯又推出开放式社交平台“有记”,产品形态和微博旗下的“绿洲”类似。
腾讯是在焦虑吗?对此,《华夏时报》记者郑婷婷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贫道以为:
本质上,这主要是试错和防御型产品。
一来试错更多的社交玩法,来探索后微信时代的新姿势。
另一方面在各色平台都在不断试水社交应用的大趋势下,效法当年以腾讯微博狙击新浪微博,为后来的微信赢得了宝贵时间窗口的战例,以同类或相似的社交产品,依托自身庞大的社交用户群体,对其他产品进行战略防御。
确保不会对微信和QQ构成潜在威胁,同时顺便达成试错试水的目标。
同时,最近密集发布的产品,其实偏重于半熟人社交关系的沉淀,由此不难看到腾讯战略防御的身影。
现在其他类似的半熟人社交产品也很多,比如头条的多闪‘微信的绿洲,以及summer等。
仅以“朋友”来对比,差异化并不明显,基于战略防御的考量,半熟人和熟人社交,腾讯要做到的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跟”的效果。只是为了避免对走极简路线的微信造成负担,才用一个纯粹新品来进行试错。
一些舆论认为,这本身也是腾讯试图摆脱“微信依赖症”的行动。
但事实上,不存在微信依赖症,而是确保社交产品在迭代的过程中,腾讯总是能抢占到上风位。
毕竟,既有的庞大社交用户群落和黏性,让其即使“跟风”,也能快速完成用户集聚。
反之,这些社交产品,是在进一步确保腾讯的社交基因持续强大,而非摆脱所谓的微信依赖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