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 为了在非常时期协助城市管理实现无接触感应、高效率通行、高温智能预警,2月2日,位于北京北部的综合交通枢纽清河火车站,落地应用了百度AI多人体温快速检测解决方案,能在1分钟内让逾200人同时通过单通道并实现体温检测。

旷视AI测温系统也已经在海淀政务大厅和海淀区部分地铁站展开试点应用,通过优化解决方案,即便往来者带着口罩帽子,也能实现快速筛查,识别误差在0.3℃以内,支持大于3米的非接触远距离测温,系统的智能疑似高热报警带宽可达到1秒15人,且一套系统可以部署16个通道,基本保证一个地铁口管控。一线工作人员数量减少,被感染的风险也随之降低。

事实上,在战疫进入到关键期,旷视并非唯一一个参战到一线的人工智能厂商,BAT以及商汤、科大讯飞等中国人工智能五强,都在以各自的角度,在战疫火线上全速前进。


人工智能“战疫”,BAT集体上火线,战斗力大爆表


智慧医疗,打响大数据战疫

专注于人工智能视觉识别的商汤科技,推出了“AI智慧防疫解决方案”。

其对媒体表示,该方案可根据场景等级不同,提供不同测温测量形式,应用于楼宇、学校、酒店、园区出入口等,同时还可满足门禁识别和考勤需求。

同时,该公司旗下智慧健康团队基于在AI药理、AI基因分析方面的长期研究积累,目前已与至本医疗等多家专业医疗机构、科研高校联合,针对“新冠”生物大分子治疗方案进行相关研究,以期解决病毒对单一药物的耐药性问题、提升对病毒变异的抵抗能力,达到抗击病毒目的。

阿里也在发力,同样是在智慧医疗方面,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来发力,全力配合科研机构。

1月29日,阿里云宣布疫情期间,向全球公共科研机构免费开放一切AI算力,以加速本次新型肺炎新药和疫苗研发。


人工智能“战疫”,BAT集体上火线,战斗力大爆表


智慧视听,打响精准识别战疫

百度的快速检测解决方案,并非独家。智慧视觉的人工智能厂商,走的更远。

在湖北的一些公共场所,上海像我信息科技也将自主研发的人脸识别算法技术结合无感热成像测温系统,投入到了前线疫情防控工作中。

智能语音厂商也有自己的姿势。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2月4日报道,上海的社区已经求助于人工智能来提高早期筛查的效率,被认为面临高风险的社区居民接到了语音识别机器人的电话,该机器人会提出问题,对于某些情况还会建议人们在家隔离。

这种语音机器人通过提问来收集和核实个人身份、健康状况和行踪等信息,5分钟内可完成呼叫大约200个电话。相比之下,人工去做需要两三个小时。


人工智能“战疫”,BAT集体上火线,战斗力大爆表


腾讯的角度则更加独特。

春节期间,腾讯云人工智能产品团队联合腾讯医典、腾讯政务、腾讯云通信产品团队紧急推出“政务联络机器人”,其核心功能包括疫情防控联络和疫情问答两大服务。

据了解,这款机器人在疫情期间将向全国各地政府部门、医疗机构、公益机构提供疫情防控辅助服务,有望有效缓解各级组织由于人力不足、资源紧张导致的疫情防控压力,并可显著加速疫情防控信息采集的效率。


人工智能“战疫”,BAT集体上火线,战斗力大爆表


全无接触,打响消杀救治战疫

疫情防控中,智能机器人在多家医院“上岗”,从而有效减少了交叉感染。上海钛米机器人公司研发的智能消毒机器人已在武汉、上海等地医院的隔离病房、ICU、手术室、发热门诊投入使用,可24小时不间断工作,避免交叉感染,保障人员安全。

上海灵至科技公司与合作伙伴推出的一款“消毒机器人”成了抢手货,正在武汉战“疫”一线有效应用于消毒工作中。


人工智能“战疫”,BAT集体上火线,战斗力大爆表


而在此前,央广网曾经报道,近日,海淀医院作为北京市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在全市率先引入“影像人工智能肺炎辅诊系统”,300幅胸片仅需10秒即可处理完成,辅助诊断、量化评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大幅提高了诊断效率。

人工智能提供的各种无接触体验,也在更多层面上发挥着作用,也极大地缓解了基层人员战疫的压力和疲劳。

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6日披露的信息,百度、商汤科技、中电11所、海康威视、深思考、云从科技等公司,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图像识别等技术赋能红外热像仪,大幅提高测温效率和异常体温者检出的准确率,基本实现了公共场所无人值守的智能体温检测。


人工智能“战疫”,BAT集体上火线,战斗力大爆表


由此,百度、阿里、腾讯、科大讯飞、商汤科技这5个科技部指定的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以及其他一众人工智能企业,已经集体参加“战疫”,战斗力全开之下,战疫的前景更加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