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外卖高佣金,最终伤害的是食客?
自疫情以来,全国餐饮企业就遭了几十年未有过的打击,至今,虽然很多地方已经开放堂食,但要想克服疫情心理冲击,恐怕还需要至少半年的创伤恢复期。
于是,很多餐厅开始想办法“自救”,像海底捞、西贝想到了涨价,而更多的企业只能通过外卖来提高自己的销售量,甚至,有企业做了半成品菜,让大厨们当起了超市师傅。
据媒体报道,通过公开数据调查发现,海底捞大部分菜品都有涨价,以深圳为例,捞派血旺去年价格是36元/份,最新价格为42元/份;海带去年为24元/份,现在为28元/份;冬瓜去年为16元/份,现在涨到22元/份;荤肉类,牛蛙去年为30元/份,现在涨到45元/份;虾滑去年为46元/份,现在涨到60元/份。西贝的一份炒面由去年的36元涨价到39元,酸奶由12元涨到15元,据说土豆炖牛肉涨价更高。
4月11日早,西贝董事长贾国龙在个人微博发布声明称,“我们确实涨价了,这时候涨价不对。从今天开始,所有涨价的外卖、堂食菜品价格恢复到2020年1月26日门店停业前的标准。”
西贝的道歉很及时,也很“识时务”。在这样的困难时刻,任何一家餐饮企业都不应该试着测试老百姓的承受力,也不要去引领通货膨胀。
与此同时,外卖的争议也很大。不管是疫情期间,还是疫情结束后,餐饮企业的外卖业务都会或多或少有一些收获,有资金流水就可以活下去。
口碑饿了么数据显示,在过去半个月的支付宝饿了么“318城市生活周”期间,有超过8万家火锅店订单数量超过了疫情前,6万余家奶茶店销量恢复到疫情前,甚至有所增长。“318城市生活周”期间,消费者通过外卖下单了166万杯可乐、176万串羊肉串和96万份荷包蛋;有趣的是,有5.9万份奶茶订单备注了“高兴”的字样,13万份小龙小订单备注“开心”,4.68万份烧烤订单备注“撸串幸福”。
4 月 10 日,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官微发布《广东餐饮行业致美团外卖联名交涉函》称,省、市、区餐饮行业协会陆续收到几百家餐饮企业针对美团外卖的各类投诉,表达出对美团外卖诸多行为的强烈不满。
《交涉函》指出,美团外卖在广东餐饮外卖的市场份额高达60-90%,已达到《反垄断法》规定的市场支配地位。同时,美团涉嫌实施垄断定价,各类收费层出不穷,设定了诸多不公平的交易规则,持续大幅提升扣点比例,新开餐饮商户的佣金最高达26%,已大大超过了广大餐饮商家忍受的临界点。
在沉默了一阵以后,美团的回应来了。美团方面最新回应表示,早在2月2日,美团便启动七项商户帮扶举措,提供2亿元外卖商户专项扶持资金,帮扶老商家上线经营和新商家开业;2月26日,美团发布“春风行动”,助力商户复工复产,“春风行动”上线一周以来,全国已有超过25万商户通过流量卡、代金券等形式获得帮扶,获得扶持的现有商户平均营业额增幅超过80%。
但是,2亿元关怀基金、医护免费专供餐、20万工作岗位、商家经营补贴,这些内容与《交涉函》所说的“高佣金”、“二选一”并没有直接对接,至少从表面上看,你说你的,我说我的。
此前,很多地方的餐饮企业都有类似的投诉,结果也是一样。当然,也有媒体说,美团的佣金收入80%都给了“骑手”,可算是“心思”到了极致。
财报显示,2019年美团的这三块业务交易金额均实现了正增长。其中,餐饮外卖交易金额为3927亿元,同比增长38.9%;2019年全年美团的餐饮外卖总营收为548亿元,占美团年度总营收的56.2%。
在这个数据的背后,2019年全年美团的商家数为620万,同比增长7.1%,而这一数据的增幅在2018年同期则为32.1%。
不管是美团,还是其他的外卖企业,如果总想着通过高佣金来盈利,这条道路注定行走艰难。过高的佣金,而这些餐饮企业又不得不使用,结果将有可能是餐饮企业的服务质量下滑,而“民以食为天”,餐饮质量下滑的后果将是非常可怕的,无人也无企业可以承受。
种种迹象都表明,平台与商家、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某种平衡有可能被打破,响应各方呼吁,尽快的降低佣金,尽快的放开合作限制,也许才是所有外卖企业保持竞争力和正向发展的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