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首个!《视听表演北京条约》生效,内容创作者的春天来了
4月28日,《视听表演北京条约》正式在目前已批准或加入的全球31个成员国间同时生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在我国缔结、以我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知识产其录制或未录制的表演所享有的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
该跳跃,旨在保护表演者对其录制或未录制的表演所享有的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局长于慈珂称,《北京条约》是中国版权事业的里程碑,也是惠及全球表演者的新起点。
《视听表演北京条约》的缔结和生效,将充分保障视听表演者的权利,推动视听产业健康发展;同时保护传统文化和民间文艺,促进文化多样性发展。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高锐表示,《视听表演北京条约》加强了视听表演者对其表演的权利,这可以转化为收入的增长,并促进给我们所有人带来愉悦的视听产业的经济可持续性。”
就此,《国际金融报》记者蒋佩芳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贫道以为:
版权越来越完善,且针对各种类型都建立了有效地保障,包括一些新的内容创作领域,而且一开始就是趋向全球同步的模式。
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视听版权环境不佳,是有目共睹的。
国际唱片业协会(IFPI)在2006年发布的《盗版报告》中,曾经把中国列为全球音乐盗版最严重的十大国家/地区之一。
过去,正版化的难度主要在两方面,一个是维权难,即维权取证和后续的诉讼周期特别长,且最终效果往往不好;另一个是保护不足,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迭代,新兴的内容创作领域日新月异,法律保护难免滞后。
这个条约则是一种加快法律对新兴领域的保护速度和力度。
同时,国内的版权环境,近年来也有了极大的改善和强化。
2019年,国内各大在线音乐平台开始跟随国际知识产权潮流大规模推行音乐付费,大量免费歌曲开始逐渐转为单曲付费或会员包月收听,音乐创作者和表演者的收入进一步获得提升。
不得不说,数字付费音乐的推动对于音乐的正版化,作用十分明显。
音乐版权保护的日益严密,使得付费音乐不会被盗版音乐所直接冲击掉。同时,付费音乐主打的音质效果,进一步贴合了音乐爱好者正在进阶的体验需求,这都让为正版付费的观念,逐步压过了共享免费的旧有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