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不该单绑5G,美或允许厂商销售非5G芯片给华为,机会来了
10月29日,据环球网援引外媒报道,美国官方在美国简报会上指出,只要他们不将芯片用于华为的5G业务,美国将允许越来越多的芯片公司向华为提供组件。
此前,三星显示已获得美国商务部许可证,可向华为供应OLED面板。但目前获得批准的只是面板部分,芯片(用于面板驱动的半导体芯片)部分未包括在内。
对于华为来说,是个机会,但限制5G这根红线表明,意义并不大。
不过,华为也并非特别急迫。至少才库存上,还能支撑。
早在美国禁令生效之前,华为就已经向芯片供应商大举采购。据新浪科技援引媒体报道,拜台积电赶工所赐,华为已成功备妥1年以上的5G基地台晶片库存。
此前,在今年5月,美国宣布禁令升级后,华为开始储存基站等电信网络设备所需的芯片。当时有业内高管表示,华为库存足够使用两年左右的时间。但以手机为代表的华为消费者业务受到的打击更大。
最大的问题依然是制造能力上的瓶颈。
任正非在访问大学的发言中曾表示,华为今天遇到的困难,不是依托全球化平台在战略方向上压上重兵产生突破,而是设计的先进芯片。国内的基础工业还造不出来,华为不可能又做产品,又去制造芯片。
来自业界和舆论的各种喧嚣总是在一边倒,且是左右摇摆式的一面倒。
一会是各种唱好,如各种芯片获得突破,但事实上针对华为5G业务的芯片技术,依然还没有被彻底掌握。
一会则是各种唱衰,对华为的未来前景表示担忧。但别忘记,华为手机销售只是华为的一部分战力。
消费者市场上尽管华为取得了极好的成绩,但toB的市场才是华为的重中之重,此前在全球的5G架设上,华为已经获得了不小的成绩,且准备充分,并不担心现有订单上的芯片供给。
华为往何处去?或许关键还是在内因,如任正非所言,华为不可能在产品和芯片上两面作战,必须有侧重,而华为选择了产品,因此在芯片上需要得到依靠,只是国内现在暂时难以达成目标。
更多的解决之路在于软体系上,即鸿蒙系统以及其即将发力的智慧家庭领域,其对5G的依赖度不高,完全有可能跳出5G布局,形成华为的又一个生态,确保其产品在不支持5G的前提下,依然能够满足更高层次的用户需求。
这或将是华为真正的“备胎”,不是系统,而是系统所打开的和安卓无关的新落地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