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瞎想:反垄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最近,反垄断的讨论很多,大多数的意见都是要严格严格再严格,好像垄断是洪水猛兽,但实际上,很多人只是人云亦云,并不了解什么是垄断。
垄断是一个贬义词吗?恐怕不能简单化的理解。在一些领域,大平台特别是形成了单一的大平台,这个时候的效率是最高的,也是符合发展潮流,只是这种垄断要避免成为公共利益的伤害。
我们已经看到,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全国各个地方建设了一个又一个的健康码,每个人只要到一个地方就需要注册使用一个新的健康码,这给管理和应用造成了很大的不变,而如果全国只有一个改多好。
如果说垄断掌控在“好人”手里,那么,垄断就会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好平台,当然,这个“好人”不是凭空确认的,也不能让好人可以由着性子来,需要监管,需要不断修正,这就是反垄断。
一个企业形成了垄断的地位,这不是罪过,更大的可能的是因为其强大的实力与前面的超出超人的奋斗,这些都不能被否认,否则,还有谁愿意去奋斗去努力?
如果一个企业在某个领域形成了垄断地位,然后利用这个地位为非作歹,那就是罪过了,需要得到惩治,比如,有的企业可能利用自身的位置封杀对手的应用传播或者封杀对手的产品在自己合作单位的使用,这些就必须被治理。
但是,这种反垄断也并非是要将这家企业干掉,只是修理到那些疯长的枝叶,让其更好的成长而已。一般来说,能被说成是垄断的企业,都是成功者,反垄断是希望他继续成为更好的成功者,而不是让他因为反垄断而成为失败者。
我们还需要看到,反垄断从来不是什么经济问题,也不是什么经济法问题,而是政治问题,更是国际政治问题,任何的反垄断都需要放在国际竞争的大格局中去思考。
一家企业可能在国内很强大,甚至获得了垄断地位,但这种企业一旦放到国际上,也许并不是那么强大,还可能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威胁,盲目的反垄断,有可能成为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那是汉奸行为。
崇祯杀了袁崇焕,确实解除了内部可能的“垄断”警报,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江山再无大将,大明王朝进入到了败亡倒计时。任何不计国际环境的内部反垄断,都可能是在自毁长城。
从反垄断的历史上看,如果反垄断有效,往往会伤害到这个国家的竞争力,如果反垄断无效,就会伤害到这个国家的公信力,所以,在任何国家,反垄断都是极其慎重的,中国也不例外。此前,中国的多起所谓的反垄断,基本上都是高高举起轻轻落下,或者没有了下文。
就反垄断的趋向来看,大多数国家都会采取过后反垄断,等这个垄断企业找到了新的方向或者已经走出了垄断陷进之后才采取行动,或者,举着反垄断的大刀采取震慑的方式,让涉嫌垄断的企业进行自我整改,当然,现在国际上流行的反垄断都是反“别人家孩子”的垄断,比如欧盟反谷歌的垄断。
那些不顾一切的鼓吹反垄断打击国内强势企业的,要不就是想借反垄断的名义来打击自己竞争不过的对手,要不就去不顾国家的崽卖爷田不心疼。
总之,反垄断是必须的,对于为富不仁的企业采取高压政策,让其走正道,让其重视创新而不是守成,让其勇于奋斗而不是挣钱,但一切都是为了发展,都是为了更好,而不是要玉石俱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