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谣言挺多,当然,有时候,谣言是用来攻击对手的武器,大洋彼岸这个超级大国就相当娴熟。


比如调查组,比如滇池边上建大学停工,外媒在出招,国内有人在配合,这种情况在一年来的华为舆论场已经多次上演,只不过这次换成了阿里巴巴。


对付谣言还不是什么大事,有识之士还是多的。关键问题是,骗人的消息多了,就如狼来了,慢慢就失去了价值。


反而,一些看似冠冕堂皇的分析或者专家型的言论,更具有忽悠性,也更容易走上歧途。


在湾区召开的某个金融的会上,有人发表了言论。自然,在人家的场子上,为地主之谊发言发言也是必然。


好像是说,希望政府可以限制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的数量,实现“门户开放、利益均沾”,这政策在百年前就是美国人打开中国国门分赃赚油水的工具,现在也被用来进行所谓的市场平衡。


不得不说,这种所谓的限制,几乎已经全面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几乎回归典型的计划经济特征。如果真这么干,那差不多等于否定了前四十年的大政方针。

难道以摇号来决定银行和哪家互联网合作?

其实,这样所谓的一碗水端平真的会限制领先企业吗?如果真这样想,恐怕也太幼稚了一点。百度之所以有钱,正是基于竞价排名,奥委会之所以有钱,也是有TOP赞助商的限制,这样才有更好的价格。

试想,如果一个平台只能和15个银行合作,那么,这些银行怎么办呢?显然,银行都要纷纷去找最强的平台来合作,也一定是挤破头要与风控水平最高、用户最好的平台合作,这个时候,合作溢价是必然。


行业领先企业,这个时候会不会连睡觉都笑醒,自己已经不敢玩的商业模式,竟然被“逼”着做。


另外,中国的银行数以千计,如果前面的十家大银行都选择了某一家,因为这些银行出得起钱谈的起价,剩下的小银行也就只能找互联网平台里面又差又破的合作了,结果,出问题暴雷几乎变成板上钉钉。


如果要想这个政策落地,那就只能继续打补丁,比如政府可以采取抽签摇号的方式决定银行与互联网平台的配对,或者也可以建立一个小组来给银行或者互联网平台打分配对,就如同合法的红娘来拉郎配。


在现在的语境中,仿佛所有人的智慧一下子不够用了,因为,站的位置不对,因为,出发点错了,因为,自身的逻辑或许已经混乱。总之,不是所有人的话都是对的。


假设,就在2020年这个新时代,跟不上节奏,许多的看法都还是基于历史经验和旧的知识体系,也不学习也不进步,总觉得走在前面的都是错的。


孙杨之所以被西方人黑,主要的原因就是,在西方人的认知里,中国人是不可能游的比他们快的,而且他们还觉得,自己都吃了药,怎么还是游不过孙杨?所以,他们的根本意识里就已经认定孙杨一定是吃了药。


对于中国的银行业来说,不管怎么去挣扎都不能解决自身的核心问题,除非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山西票号遇到了现代银行,你怎么不愿意,都必然被历史抛弃,反而是那些抓住机遇迎接新事物的变成了下一代的强者。


大洋彼岸的超级大国妄自尊大,总觉得中国人不行,总觉得中国人控制住疫情也不是真的,就如同我们这里很多人坚决的不相信没有抵押的贷款也是安全的一样。数字化时代到来,只有与时俱进才有出路,否则,川普就是前车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