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扼住游戏狂暴的缰绳?
据中新社报道,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建议禁止未成年人下载网络游戏”,“建议游戏分级管理”,“建议未成年人网游每30分钟刷一次脸”,相关话题频上热搜。目前网络游戏中,色情、暴力侵害屡见不鲜;“荆轲竟然是女的”式游戏内容混淆历史,荒诞不堪;“一掷千金”式购买游戏道具,费钱不说,更养成未成年人不良消费观。少年强则国家强,中国未来的花朵不应把宝贵时间浪费在网络游戏中,游戏厂商也不能只钻进钱眼里,在管理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未成年人网络游戏要人脸识别,更要游戏分级管理。
另有媒体报道,全国两会期间,民进中央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代表民进中央的大会发言建议呵护青少年心理健康。称成年人的焦虑正向青少年传导#“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过度竞争、内卷化带来的成年人的焦虑和紧张情绪无疑会通过家长、教师传导给青少年;此外,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的高发群体,泛滥的网络游戏、不良信息极易对青少年的心理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林勇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青少年沉迷网游成为现在许多家长最头疼的问题之一。“虽然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游,但现在这个时代,电子设备很多,青少年自控力又较差,这一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针对网络游戏企业的运营进行专门立法,严格规定游戏企业开放服务器的时间。”林勇建议,可规定在工作日期间,每天23时至隔天早上8时,游戏企业必须禁止未成年人玩家登录游戏,停止对未成年人玩家提供服务;而对于成年玩家,规定在工作日期间,凌晨2时至早上8时,游戏企业必须关闭服务器,禁止对成年玩家提供相关服务。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建湖县天和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共青团江苏省委副书记(兼)鲁曼建议,未成年人在游戏中不仅充值要刷脸,还应每玩 30 分钟刷脸一次。
全国人大代表周善红建议,国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严格管理网络游戏,建立完善的网络游戏审批发布机制和考核体系。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开发第三方防沉迷系统,保证所有游戏玩家只有一个身份识别号,当玩家进入网游时,即启动人脸识别功能,每天的游戏时间不得超过1个小时,1小时后游戏自动停止,24小时不得进入其他游戏界面。周善红还建议,要通过司法判决倒逼网游公司落实监管责任,在相关案例中,如果在欠缺人脸识别状态下,单纯的成年人账号、银行卡一律不视为成年人充值。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敎授邬成香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加强网络游戏管理的建议》,她建议对网络游戏设置技术限制,比如参与者年龄和一次使用的时间长度等,进而避免青少年沉迷其中。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认为,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游戏,其危害是巨大的。一是影响身体健康。二是影响心理健康。三是影响道德认知。四是影响正常学习。五是造成经济损失和个人信息泄露。六是遭遇网络暴力、色情侵害。七是损害虚拟人格构建。八是诱发刑事犯罪。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李君提交建议,呼吁加大网络游戏监管整治力度。李君建议,应禁止明星代言网络游戏广告,并总量控制游戏类目在各类媒体的展示广告和互联网的推送。
种种迹象表明,有众多委员和代表对网络游戏管理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能在发挥游戏的正面价值的基础上加强监管,特别是保证未成年的健康成长。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和管理,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显示,中国青少年网络游戏用户规模已经超过2亿,占青少年网民的66.5%。青少年首次接触网络游戏的年龄呈日趋低龄化,其中6-14岁是青少年接触网络游戏的主要时期。
简单的说,现在中国每年的出生率都不高,儿童数量有逐年减少的趋势,未来国家的栋梁的身心健康变得更为重要。
这样的情况下,对游戏的强监管就变得相当必要,且刻不容缓。全国人大代表、全国道德模范张青彬表示,他经过一年调研,走访500多个村庄、3000多名青少年,愈发忧心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毒害。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因学生离校在家上网课,这一现象更为严重,在调研中看到很多青少年学生终日沉浸在网络游戏当中。
有人认为,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规定:网络游戏企业不得为未满8周岁的用户提供游戏付费服务。同一网络游戏企业所提供的游戏付费服务,8周岁以上未满16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人民币;16周岁以上未满18周岁的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人民币。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研究,是否需要进一步限制未成年的游戏消费数额。
根据多部委发布的《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PC端游戏用户累计在线3小时以内的游戏时间为“健康”游戏时间,累计在线3小时-5小时的游戏时间为“疲劳”游戏时间,累计在线超过5小时的游戏时间为“不健康”游戏时间。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研究,所谓“健康游戏”时间的规定是否科学适宜。
正如媒体所报道出来的,在一些防沉迷系统使用中,效果并不好,甚至可以轻松突破限制,其他一些措施也可能在一些场景中出现了阳奉阴违的执行,必须加以完善。
综合以上种种信息,我们觉得,对游戏的监管还可以再严格一点,既然柔性的措施难以奏效,那么,就一刀切。
就如同当年林则徐虎门禁烟一样,为了下一代,不得不矫枉过正下猛药了,否则,有可能成为中华民族历史的醉人。比如:
一家游戏开发商一年内获得的新游戏上市许可不超过1个
一家游戏运营商不得同时段运营超过5款游戏
一个游戏玩家账户一年内消费不得超过500元
一个游戏玩家在一款游戏内消费不得超过100元
一个游戏不得向同一个未成年人开放达到100个小时
同一个账号每隔30分钟必须重新刷脸进行身份验证
所有没有证据表明玩家不是为成年人的付款都可被认定为未成年人付款并加倍返还